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成为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运而生,期望将更多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人民。但是,如果中国文化作品只是被翻译成为外国文字,而没有被广泛地接受,那么它们就无法发挥其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那么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失败的。因此,对这些文化作品的接受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既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又可以学习成功的经验,从而为后续的文化作品外译提供指导,。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对《甄嬛传》的外译做研究。接受美学中读者的地位及其阅读过程备受关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实现的,强调研究中心应由作品本身以及作者向译者和读者转移,与传统的“源语文本中心论”和“源语作者中心论”截然不同,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本文首先对接受美学理论、影视翻译和《甄嬛传》研究分别做了综述,之后简要介绍了接受美学的几点重要内容,并指出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美版《甄嬛传》是中国电视作品走向美国的一次尝试,虽然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仍然值得研究。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选取美版《甄嬛传》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分析美版《甄嬛传》遇冷原因,认为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字幕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忽略目标观众的期待视野,对原作中的空白处理不当,影响了目标观众的理解与接受;其次,过度剪辑导致了情节突兀混乱,影响了观众的理解。因此,作者认为在进行影视作品外译时,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剪辑,并且字幕翻译时多考虑目标观众的期待视野,恰当的处理原作中的空白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