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运行机制——以阳光重庆网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o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论坛、博客这类平民化信息发布渠道出现,网民“围观”已多次改写热点事件走向,从一个方面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一方面,网民利用媒体维权的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老百姓遇到问题经常找媒体帮忙,甚至出现“媒体比法律还管用”的说法。另一方面,政府对网络舆论空前重视,并开始尝试利用网络了解民情民意。从各省市到中央,很多网络媒体纷纷通过开辟网民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的专栏、频道等形式,以起到收集民意、疏导舆论等作用。互联网开始以从未有过的力度在舆论引导上发挥作用,影响着某些社会矛盾的发展方向;网络问政亦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显现出日益强大的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网络问政存在着回复率低,随意性大,落实难等问题。当前国内对于“网络问政”这一课题的研究,大部分尚停留在现象分析的阶段,充分肯定了网络问政这一公民和政府共同参加公共事务管理的形式,对网络问政的定义、特点、问题、发展建议和政治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却尚未探讨出一种经过实践论证过的、行之有效的、可以推而广之的道路。并且,也尚未把网络问政上升到国家改革、政府革新公共事务管理手段的高度。而在国外,虽然积极倡导公民主动介入公共管理,但由于国体政体的不同,国外公民可以很直接的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因此,鲜以网络这种虚拟的形式参政议政。  本文通过对阳光重庆网络问政平台的实例研究,并将其与现有网络问政模式进行比较,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论证制度管理和技术保障对传播效果、对网络问政效果的意义,力求为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发展,为形成一种高效、有序、可供借鉴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报纸产业中掀起了“纪念性特刊热”,各类纪念性特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一独具特色的办报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类报纸,已经成为我国
期刊
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组织在农村社会传播发展,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的宗教传播活动。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民族志、个案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