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的孔结构调制与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itengniha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藻土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安全性强、资源分布广泛等优点,适合作为优质吸附材料,以硅藻泥为代表的硅藻建材制品已开始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但目前市场上的硅藻制品良莠不齐,调湿、甲醛吸附等功能评价方法不健全,特别是吸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制品性能也有进一步改善余地。本研究以低品位硅藻土为原料,利用焙烧活化调整硅藻土孔结构,研究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硅藻土孔结构参数的影响。硅藻土的调湿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与饱和吸附量法测试,通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准确测试硅藻土对甲醛的真实吸附性能,并进一步采用水热固化工艺制备出硅藻基建筑板材。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硅藻原土的比表面积为66.64m2·g-1,适当焙烧(500℃)可使硅藻土的比表面积提高到68.8lm2·g-1,但焙烧温度进一步提高或时间延长,会导致比表面积迅速降低27.25m2·g-1(800℃)。利用静态吸附法测试硅藻土吸放/湿性能,发现保温时间相同时,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硅藻土吸湿率有所降低,但放湿率均大于原土,说明焙烧处理对放湿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同一焙烧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吸/放湿率下降,原因在于硅藻体表面在高温下孔隙坍塌,导致比表面积变小,吸/放湿率降低。在饱和吸附条件下,硅藻土的调湿性能与氮吸脱附曲线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实际吸附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具体表现为吸/放湿曲线即使在低湿度下也不重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计算显示,硅藻土吸附水蒸汽的过程很好地符合pseudo-second-order模型,拟合系数高达0.991~0.999,拟合结果与实验值较接近;吸附等温线则与Langmuir模型较好匹配。静态吸附测试表明,硅藻土吸附甲醛能力与比表面积有关,500℃焙烧有效减少了硅藻的杂质,增加了甲醛吸附量,但焙烧温度进一步提高或时间延长会导致硅藻壳体结构破坏,甲醛吸附率相应降低。水热固化工艺可将硅藻土、氢氧化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使硅藻土粉体转化为块状试样,经焙烧后孔隙结构的有效利用率有所提高,力学强度提高;硅藻土掺量的提高及适当减小成型压力,有利于硅藻土水热固化体吸/放湿能力的提高,尽管力学强度有所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硅藻土在吸/放湿和甲醛吸附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适当焙烧活化对硅藻土孔结构起到了调控作用,有助于硅藻土孔径结构的改善,而硅藻土制备的水热固化体在绿色建材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实践证明,人才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发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照顾感受现状,探究照顾者个体因素及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其照顾者感受的影响,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照顾者的照顾质量及其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别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大院透析科、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共140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社会支持评
研究目的:从表面肌电指标分析探讨不同时间皮肤预冷刺激对中低负荷运动时肌肉募集快肌纤维的情况,进而确定中低负荷时最大募集快肌纤维的皮肤预冷时间,为增强肌肉力量提供一
城市化发展逐渐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割裂,使儿童的成长环境面临着自然的缺失,研究显示,自然的缺失已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随着自然教育在国内盛行发展,但普及对象多为中小学生,缺乏对3~6岁的学前儿童的关注。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幼儿平日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幼儿园景观与自然教育结合,通过景观环境塑造,鼓励幼儿感知自然、体验自然,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鉴于此,论文研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全程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诊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开展
我国建筑节能挑战与潜力并存,而人的行为与气象条件、围护结构、系统设备一样,是影响建筑能耗水平的重要因素。办公建筑因具有基数大、日常运营能耗高、人员密度大等特点,基于用能行为分析的建筑能耗降低空间大,因此本文选用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办公室内员工的用能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现实状况,识别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机理,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促进建筑能耗的降低,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1)界定研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