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语文特别是高中阅读教学“唯教参(或教师)权威论”的倾向忽略了文学的本质,压制了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这显然是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背道而驰的。笔者之所以把接受美学理论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因为它更符合当前新课标下新教材的教学需要。它真正地做到了把读者(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来看待,重视读者在文本阅读中能动的创造性,强调文本意义的开放性解读。在它看来,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相互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内容则是丰富多彩、富于个性与时代意义的。本文中的“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关于读者的研究,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文本之前已处在的一种理解水平或已有的文学修养,文化知识及文学经验,它是读者对文本接受的出发点和基础。“意义空白点”是从文本的角度的研究,指文本中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填充的未定部分,或称为未定的空域。一部具体作品,就是在文本意义未定性和空白所引起的召唤结构和读者期待视野的互动中完成的。学生到底能在多深多广的程度上填充文本的意义空白,取决于学生的期待视野,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期待视野尤为重要。接受美学理论进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观念上的一次更新,更是方法上一次适应时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