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时代,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日渐繁荣使得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创业成为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心理压力逐年加大,由就业问题引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为社会带来了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在使人们生活发生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塑造了全新的现代创业时代,成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有效载体和新型平台。 创业意识是人们对创业这一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和反复认知,是对其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意识不同,现代创业意识并非仅是某种狭义上支配创业行为的心理意识,而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创业意识培育则是承载着主体与创新意识、自由和企业家精神、自我觉知和终身发展的一种现代通识教育和新型职业发展观。大学生是知识型和互联网创业的主要群体,其创业意识既具有可塑性强、缺乏理性等特征,同时也更具知识更新和互联网意识。它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和创业价值观五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并随时代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 由于传统就业观的影响、互联网的复杂环境、缺乏有效的意识培育和价值引导以及大学生自身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大学生创业意识存在排斥或质疑心态、盲从与跟风现象严重、创业深度认知和技能不足、创业品质及创新意识有待深化等方面问题。尽管当前众多高校针对这些问题已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但仍存在认知渠道单一、创业环境冗杂、培育体系不健全、目标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基于“互联网+”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要通过“双线专栏”、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及校友资源等途径拓展培育途径;通过人文精神、社会支持、创业生态圈和网络空间等渠道优化培育环境;以课程、实训、竞赛、校企联合为依托建立“互联网+创业”整体培育链条;从就业观念转变、知识自觉转化、实践品质磨练中强化大学生的自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