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国有资本迅速增长的四十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规模日益增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支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的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管理体制,加快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重点放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等方面,并配套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借助当前政策利好,对于大多数中小国有企业而言,当前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预算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检验,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近些年来,多数研究人员发现中小国有企业受制于员工综合能力不足,企业内部资源匮乏,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预算管理未能发挥出预期效果,落地推广不尽人意。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然借鉴先进企业建立相关预算管理制度,但普遍存在预算目标和企业目标背离,预算编制方法过于单一,预算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后期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正是这些原因,严重制约预算管理应该发挥出的应有效果。本文选取SH公司作为研究对象,SH公司作为河南烟草制造企业下属三产企业,注册资本1076.3万元,年销售收入1.45亿元。公司于2014年前后,在上级单位的要求下,引入预算管理体系。企业近五年来,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就企业实际情况而言,SH公司经营范围广泛,预算编制较为复杂,并且其作为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使其在预算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当前预算管理实际情况,找出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结合SH公司实际情况,并参考借鉴其他优秀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好的做法,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同类型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以下几个层次开展分析:首先,对国内外预算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引入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SH公司经营情况进行简介并介绍了企业当前预算管理相关制度文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公司目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成因,利用态势分析法归纳出企业当前战略目标。通过引入外部财务专家和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进而丰富预算编制手段。重新构建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三级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了企业当前预算管理体系,结局了预算编制过程中数据传递失真的问题。按照各部门业务实质确定了相关责任中心,完善了预算考核机制并提出了如何做好激励与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