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对临床护士进行艾滋病知识趣味教育的干预方式,并对其干预效果即临床护士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护理意愿的改变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个临床科室共53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以下研究:1、问卷基线调查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艾滋病知识、态度、护理意愿、既往艾滋病护理经历等进行问卷调查;2、制定干预内容根据《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第四版)及《艾滋病防控手册》(卓家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2月)等相关书籍和文献编写临床护士艾滋病知识培训内容,并将此内容开发制作成临床护士艾滋病知识flash动画趣味教程;3、知识干预根据自愿原则,研究者使用临床护士艾滋病知识flash动画趣味教程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个月的培训干预,每周1次,共4次;4、干预效果评价干预结束后使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干预前基线调查数据和干预1个月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比较,比较干预对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护理意愿的变化;并调查研究对象对本次干预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的评价。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文版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成组t检验、x2检验。结果:1、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得分干预后(25.36±3.28)较干预前(18.26±3.46)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1);2、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艾滋病态度总分及逃避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情维度干预前得分3.21±0.41,干预后得分3.5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8,P<0.05);3、研究对象护理意愿总得分干预后(6.68±1.94)较干预前(5.62±1.7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床上擦浴、清洁大小便、更换床单、测量生命体征等不接触病人感染性体液的基础护理项目,研究对象干预后护理意愿较干预前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侵入性操作项目如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等,研究对象干预后护理意愿较干预前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艾滋病护理经历组的护士干预后护理意愿的改变不同,19-33岁组的护士干预后护理意愿的改变优于大于33岁组的护士,无艾滋病护理经历组的护士干预后护理意愿的改变优于有艾滋病护理经历组的护士;5、对本次研究的干预方式,37.7%的研究对象表示非常满意,62.3%的研究对象表示满意,对艾滋病知识flash动画趣味教程81.1%的研究对象表示非常满意。结论:使用本研究开发的艾滋病知识flash动画趣味教程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的干预方式,在提高护士艾滋病知识和护理意愿方面效果明显,对临床护士对艾滋病态度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