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研究——以石家庄市育红学校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之后,为了救助和安置地震孤儿,河北省在石家庄市成立了育红学校。在之后近8年中,先后有500余名地震孤儿在该校生活和学习。本文利用大量的馆藏档案史料,研究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对于唐山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问题,探讨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对地震孤儿教育救助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  本文以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筹建工作为开端,考察了建立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决策过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教职工的调集以及经费、物资的筹集与拨付,同时探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招生工作以及日常教学与生活管理,并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对于地震孤儿产生的心理影响。总结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办学育人的经验教训,对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培养的地震孤儿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人生选择,探讨育红学校这一特殊的教育救助模式对唐山地震孤儿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的影响。  本文认为,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在短时间内招收了数百名地震孤儿,在地震孤儿教育救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育红学校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注重物质保障,忽视心理干预的救助模式,对地震孤儿未来的成长,包括其生活、工作事业、婚恋家庭等,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于地震灾民的安置,特别是地震孤儿群体的救助,除了不放松物质上的投入外,更应当注重心理上的干预与关爱,使这一特殊群体顺利走出地震灾害阴影,健康成长,既成人又成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