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17世纪伦勃朗肖像画的情感与技法语言的关系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p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绘画界越来越注重绘画作品内在情感的表现,然而如何更好的通过绘画作品或明或暗的体现画家所想一直以来都是画家们探索的目标。本人认为,要想更好的通过绘画作品表现情感,首先,画家所选的绘画题材必须先触动自身,让其心有所感。其次,成熟的绘画手法也是画家能够更好表达情感的关键。17世纪的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以其娴熟的绘画技法再结合其人生经历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充满情感的绘画作品。从历史来看,伦勃朗堪称荷兰绘画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创造了荷兰的黄金时代,其地位与文艺复兴诸匠不相上下,对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绘画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画作体裁广泛,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无不擅长,尤其在肖像画领域的成就更是非凡。画家用自己多样又独到的绘画方式描绘出一个个极具灵魂气息的人物形象,体现出画家的深厚的绘画功力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本文主要以当时荷兰的时代背景以及伦勃朗的人生经历为着手点,探究伦勃朗肖像画的情感与技法语言的关系。通过肖像画这种特殊的人物画艺术形式与具有舞台戏剧性的绘画表现手法并结合作者的人生阅历,来探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心理特征的变化过程以及其肖像画的情感与技法的关系。第一章,以17世纪的荷兰时代背景入手,因为在那个时代经济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艺术的发展,只有在那样一个良好的经济背景下,才能为艺术大师伦勃朗的成长提供各方面的基础。第二章讲述了伦勃朗在人生的三个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从早期的初露锋芒,中年的成功与失败到晚年的穷困与落寞。之所以写这一章,笔者认为了解这些能够更好的让我们去理解伦勃朗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第三章讲述的各个时期伦勃朗肖像画不同的情感体现。第四章讲述的是伦勃朗关于绘画创作的技法,虽然关于伦勃朗的绘画技法至今都没有明确的定论,但笔者认为,伦勃朗绘画技法总体上还是符合西方古典油画范畴的,笔者在之前一直有研究西方古典油画技法,结合伦勃朗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绘画作品,对伦勃朗绘画技法进行了一个推理,并用此方法对伦勃朗的某一肖像画进行了临摹。第五章讲述的是伦勃朗绘画技法语言对于其情感表现的影响,通过其绘画光影的处理,以及笔触的运用进一步的讲述了技法与情感的关系。绘画作品情感表现本来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每个人对于伦勃朗作品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体会可能都不一样。本文中对于伦勃朗肖像画作品情感体现的理解是在对伦勃朗生平的创作经历、绘画作品中对其光影与笔触的理解再结合相关资料作出的并非绝对性的论述。本文在伦勃朗肖像画与情感的关系上,旨在论证娴熟的技法更好的促进情感的表达,技法在绘画过程中并非最为重要却又不可或缺。
其他文献
在琵琶的艺术宝库中,传统的琵琶武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了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几个历史时期。在它的发展中不仅有中国传统音
水电站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建设工程,是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引水隧洞施工是水电站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包含了开挖和支护两
机械设备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在国家政策振兴工业的大时代背景下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工业生产对象的多样化、生产产品更新速度的日新月异以及机械设备使用人群的变化决定了机械设备设计理论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了可用性概念的雏形,并在后期阶段逐渐成熟和发展列入国家标准。该理论以对用户友好为基本出发点,综合反映了所设计产品的诸如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性能指标,本文中重点讨论复杂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由于本人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担任管乐教学的7年工作经历和感触,以及在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为期一年有关管乐教学的学习收获,深刻认识到高师的西洋管乐教学还有很大的拓展
摘要 阐释的逻辑是封闭性的,当图像被纳入了文本世界,只有阐释的“原型”和阐释的观点是否适用,但不存在阐释标准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在阐释上不存在标准和品位的规范,不同的语境和历史会产生不同的阐释方式,根源在于文化形态上的异化。而任何一种文本都会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发酵。文本的发酵过程会改变文本的自身,任何一种简单平常的图像都可能会成为阐释的对象。  关键词:图像 绘画 阐释  一 图像的神话性和绘画经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