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及DLQI量表,对118例门诊斑秃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描述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斑秃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提供帮助及丰富中医药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价的体系。方法:1.研究对象:斑秃组(n=118)病例来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斑秃的患者,另设正常对照组(n=100例)。2.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short form-36health survey, SF-36)中文版(199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翻译)、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各种涉及的因素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3.用PASW Statistios18.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及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Mann-Whitney V法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斑秃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检验水准为双侧检验,α=0.05。结果:1.病例组共发放125份问卷,收回118份,有效应答率为94.4%。健康对照组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有效应答率为100%。2.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斑秃患者在SF-36评分中VT、SF、RE、MH4个维度评分明显降低,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斑秃复发次数、年龄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3.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斑秃患者在DLQI评分中除症状(瘙痒及疼痛)维度外,其余9个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升高,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历、年龄、脱发面积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4.斑秃中医证型以肝肾不足和脾肾亏虚为主,分别为50例(42.37%)和55例(46.61%),其次为肝郁血瘀5例(4.24%)、血热生风4例(3.39%)、气血两虚4例(3.39%)。斑秃各中医证型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其中肝郁血瘀证DLQI评分最高,血热生风证最低,肝郁血瘀证在尴尬或沮丧中评分明显高于其它四个证型。在SF-36评分中,肝郁血瘀证评分最低,气血两虚证评分最高。5.经中医药治疗后,患者SF-36评分在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5个维度评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患者DLQI评分在除尴尬或沮丧及治疗两个维度外,其余8个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斑秃患者包括心理和生理在内的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2.经治疗后,斑秃患者各个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3.斑秃各个中医证型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其中肝郁血瘀证生活质量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