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降低砷毒性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arsenic,As)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各种去除砷污染的技术。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用于去除砷污染。然而,GO与As共暴露引发的潜在环境健康风险目前尚不明确,相关复合生物效应和机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研究以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探究了 GO在无毒的浓度下对As(Ⅲ)的生物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和细胞分子学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复合效应:在GO本身没有细胞毒性的浓度下,通过检测生殖腺细胞凋亡、后代数、卵母细胞数生物学终点发现,无论是GO预处理还是GO与As(Ⅲ)共暴露处理线虫,GO均可显著降低As(Ⅲ)的生殖毒性。2.物理化学过程:高效液相色谱耦合原子荧光光谱(HPLC-AFS)检测发现GO未改变As(Ⅲ)的形态。利用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及电感耦合原子荧光光谱法(ICP-AFS)等物化分析表征技术,发现GO对As(Ⅲ)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富集作用,且吸附效应在GO降低As(Ⅲ)毒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3.细胞分子机制:GO通过激活线虫的保护性自噬,有效抑制As(III)诱导的氧化应激。同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技术和线虫缺失突变体进一步表明,GO通过抑制As(Ⅲ)结合蛋白LEC-I的表达,加速了 As(Ⅲ)在线虫体内的累积和排出。上述研究发现GO降低As(Ⅲ)毒性不仅与吸附作用有关,也与GO诱导的保护性自噬及GO抑制As(Ⅲ)结合蛋白LEC-1的表达相关,为GO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正> 0006 慢性病毒肝炎的超微结构与慢性化机制的初步探讨张太和解放军医学杂志5(4):206,1980 作者近年对65例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的组织学
本文主要介绍燃煤电厂NOx的生成机理,从生成原理中分析影响NOx生成的因素,并找出在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生成量的有效措施。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中之重,科学探究学习被置于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地理科学探究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地理科学探究学习仍未成
自“低碳经济”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想尽办法向低碳环保方向努力,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时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合理权衡是国家企业都面临的问
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氮输入对水环境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而目前,我国流域氮污染的研究多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而从宏观尺度或流域角度诊断流域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尚处于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表现苏联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同时,还饱含着对战争中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作品将人道主义与英雄主义相结合,表现出对战争更深层次的反思。
<正>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1973年与1992年我国部分人群普查资料统计发现,慢支患病率分别为3.82%和3.2%,并且与年龄增加有关,50岁以上
采用工业化成型工艺,制备成梁板一体化复合材料夹芯构件,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分析纤维铺层厚度、水平腹板等参数对夹芯板的破坏形式、极限荷载、跨中变形和整体刚度等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交流对于维持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神经免疫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神经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来调控固有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