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当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四海不一,在这一时期,百家争鸣,诸子蜂起,为求救世之弊,然而因各方面条件所限,他们的言论要么没有看透问题本质,要么对事物的认识有所偏离。而在此时成书的《庄子》,写作的动机应该是参与和回应百家争鸣,可谓代表了庄子在与百家进行着各种争论,并且都建立在批驳百家言论的基础之上,因此,通过《庄子》可以较准确的把握庄子对先秦诸子的态度。在《庄子》中看到了庄子对百家代表人物观点的一一述评,所进行的评论和批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庄子不是以无所谓的态度来评述的,而是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了严格意义的评述。如果想更深一步了解庄子“物我合一”的博大精深,要想进一步摸清庄子对百家纷争的真实态度,要想对庄子本人有更深的了解,必须求助于对《庄子》的研究。《庄子》一书极其精要地评述了先秦各家的学说,是目前发现的文献中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一部旷世奇书,其文笔洗练,结构严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重要地位。虽然时间让《庄子》的许多问题变得不易捕捉,但《庄子》的字里行间所闪烁的智慧光芒依旧泽被后世,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拟在《庄子》基础之上,通过对许多文献资料的查找和调研,大体上依照《天下篇》所分各派,并参照《庄子》中的其它各篇,分析《庄子》对先秦诸子的一些观点,并探究其出现各种不同看法的原因。通过对庄子的诸子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庄子》中有关老子的一些观点并总结其得出如此观点的原因。其中分两个部分,首先,梳理前人对庄子诸子观研究以来,对于老子研究方面所作的工作;再次,在总结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自己的分析,得出《庄子》一书中对老子的看法,并对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第二、三、四部分也按照第一部分分析、探讨模式,分别对孔子、老聃、墨子、宋钎、尹文、彭蒙、惠施、公孙龙等人进行了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