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年拱高及晶状体厚度变化的评估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后5年拱高及晶状体厚度变化,评估ICL术后长期安全性及稳定性。  方法:  对50例(98只眼)ICL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Pentacam和UBM测量术后拱高,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1、3、6个月及1、3、5年拱高的变化及两种设备测量的差异性;使用UBM评估术后1、3、5年晶状体厚度的变化。相关及回归方法评估拱高与晶状体厚度的关系及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Pentacam及UBM测量所得拱高值,术后1个月与3、6、12个月及1,、3、5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比术后3年和5年拱高值无统计学意义(p=0.42,p=0.13)。对比术前晶状体厚度与术后1、3、5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术后1年分别与3年和5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2;p=0.52);拱高与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呈负相关(Pentacam:r=-0.319,p=0.009;UBM:r=-0.316,p=0.010)。两种设备测量拱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ICL植入术后5年,晶状体厚度的增长与年龄呈正相关(r=0.617;P<0.001)。回顾方程为:Y=0.027X+2.896。  结论:  随着时间变化,ICL植入术后随访期间发现拱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术后1年趋于稳定。另外ICL植入术后晶状体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增长,但在术后1年内增长较为明显,之后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明显超出晶状体正常生理性变化的规律。拱高的下降与晶状体厚度具有相关性。更长时间拱高下降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  本实验意在通过检测外周血细胞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探索A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的情况,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TGF-β(转移生长因子β)及IL-10(白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  UGT1A1*28基因多态性已被证实可以预测伊立替康毒性,然而亚洲人种中UGT1A1*6突变率远高于UGT1A1*28突变率,目前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关系并不明确,本文旨
前言  对于头颈部肿瘤而言,放射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面颈联合放疗野中常包含双侧唾液腺,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唾液腺的损伤。随着近年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适形调强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部位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就
目的:  探讨内脂素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卵巢上皮癌组织共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0例。获取所有标本的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及肿瘤分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