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首先详细论述了国民党从北伐开始之前一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对民众运动的不同态度,指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改组之后,国民党越来越注重民众运动,意识到民众中蕴含着伟大力量,是推动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在北伐进行过程中,由于国共两党对民众运动的不同态度,以及国民党自身对于民众运动掌控能力不足导致国民党上层逐步改变了对民众运动的态度。论文紧接着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对民众运动的态度从积极支持变为竭力控制,力图将民众运动的规模、范围控制在自己手中。论文然后叙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的发展和演变,指出大革命时期的工人、农民、商人、妇女、青年五部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委员会、国民党中央训练部等机构。论文认为随着国民党对民众运动态度的变化,中央民众训练机构也随之变化,而且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中所谓的“训练”,论文认为是使受训者(民众)接受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成为国民一党独裁统治下的顺民。论文指出国民党中央民众指导委员会阶段仅仅是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的过渡阶段,没有太多可以着墨的地方,而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阶段和国民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阶段是在国民党基本确定训政之后,这两个阶段是与国民党训政时期要求训育民众成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这一宗旨相对应。论文随后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的历史背景下,民族矛盾超越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国民党对日态度发生较大改变,国民党在此时也改变了对民众运动的态度,提出要依靠民众、发动民众,发展民众运动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论文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的历史关头,国共双方再次合作,国民党对于民众运动的态度变化是国民党正确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最后指出,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机构的发展演变只是机构上的变化,国民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并未随着机构的变化发生质的变化,因为国民党并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不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仍然不是,其党内政治派别众多,而且国民党政府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党治政府,党部的权力并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这最终导致不管其中央民众训练机构如何变化,但是国民党政府并不能真正地掌控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