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研究,其目标是提高抗病毒持续应答率和预防或减少耐药突变。方法1研究对象24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男性149例、女性99例,本组患者包括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2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23例,HBVDNA均为阳性。2分组按照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安达芬组、安达芬联合胸腺肽α1组(联合组),安达芬组124例,男78例,女46例,年龄19岁~58岁,平均年龄39±5.69岁;其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62例。联合组124例,男71例,女53例,其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61例。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安达芬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针60ug皮下注射隔天1次;联合组在安达芬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针1.6mg皮下注射1周2次。3检测方法及项目治疗前后检测两组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肝功能各项指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病理组织学,其中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肝功能采用上海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采用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参照文献。肝组织长度>1.5 cm,内部结构至少包含3个完整的汇管区。常规制片,HE、Masson染色及HBsAg、HBcAg免疫组化染色,并由2名病理科医师读片后确定病理诊断结果。病理诊断标准划分炎症分级G0~4和纤维化分期S0~4。同时依Knodell系统对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上述项目中,特异性检查项目有: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Ab-lgM、HBcAb-lgG、前S1抗原蛋白(PreS1Ag)、前S1抗体蛋白(PreS1Ab)、前S2抗原蛋白(PreS2Ag)、前S2抗体蛋白(PreS2Ab)和HBVDNA等。非特异性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学活检等。4统计方法通过SPSS 11.0软件包进行x2检验、u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 HBVDNA阴转率治疗48周时,联合组96例阴转,安达芬组58例阴转,比较HBVDNA阴转率,联合组和安达芬组(HBeAg阳性、HBeAg阴性、两者合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41、x2=11.248、x2=22.527,均有P<0.05);2 HBeAg血清转换率安达芬组HBeAg阳性62例中17例转换为HBeAb, HBeAg血清转换率为27.42%,联合组HBeAg阳性63例中19例转换为HBeAb, HBeAg血清转换率为3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22,P>0.05)。3 ALT复常率HBeAg阳性联合组和其安达芬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联合组和其安达芬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联合组和安达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Pre-S1抗原阴转率治疗48周时,比较总Pre-S1抗原阴转率,联合组26.67%(28/125),安达芬组13%(16/123),两者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5.124,P<0.05),提示抗病毒治疗48周可使Pre-S1抗原阴转,但其中HBeAg阳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阴转率联合组20.05%,安达芬组18.18%,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1.091,P>0.05);HBeAg阴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阴转率联合组26.67%,安达芬组7.02%,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6.0122,P<0.05)。5 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比值治疗前,安达芬组与联合组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1),有可比性;治疗后,安达芬组与联合组CD4、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胸腺肽α1联合应用能提高干扰素α2b抗病毒持续应答率,减少干扰素α2b耐药的发生;2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可提高抗病毒持续应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