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隐喻研究自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以来发展迅猛。概念隐喻研究不仅指语言研究,还包括对认知机制以及交际语篇的研究。尽管过去几十年里,已经有学者关注经济语篇和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以及“建筑”源域的研究,但是大多是从内省的角度对英文或中文的某篇文档进行研究,忽略了不同话语概念隐喻映射的对比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商务话语和政治话语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各自话语中以“建筑”为源域的概念隐喻映射原则,并对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加以剖析。 本研究主要基于语料库和借助概念隐喻映射原理的研究方法,对商务话语和政治话语中以“建筑”为源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异同加以分析,并探究其深层原因。本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均有涉及,其中定性分析是主要分析方法,即依据 Arhens.K.,et al.(2003)的隐喻映射原则分析方法来分析概念隐喻;语料处理主要利用定量分析,即使用WordSmith Tools,以确保数据统计的有效性。 基于语料数据得出的结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评述。第一,在语言层面上,政治话语和商务话语使用“建筑”隐喻都比较多,在类符上差别不大,但是在形符上有显著差别,政治话语较多地运用“建筑”隐喻,表明政治话语中“建筑”隐喻的使用重复率较高;第二,在概念层面上,商务话语和政治话语较多使用“建筑”隐喻来构建具体的商务主体和政治主体以强调所涉及目标域的形成过程。 另外,本研究的结果对其他学科,如翻译研究、语言教学以及商务语言和政治语言理解等,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