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中光照问题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同一个人在不同光照情况下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异往往比不同人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得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异还要大,因此消除光照变化对人脸图像造成的影响对人脸识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脸识别中解决光照变化影响问题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于提取光照不变特征的方法、基于光照变化的建模方法和基于光照条件标准化的方法。这几类解决光照问题的实现要么依赖于预先确定的基函数或者滤波器,要么是在一定理想的假设条件下提出的,因而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作为一种无参数特性和基于数据驱动的自适应分析方法,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图像压缩、图像融合、纹理分析、特征提取等图像处理领域,其实质是将输入信号根据数据自身的时间尺度特征分解成一簇涵盖了源信号从高频到低频的多尺度信号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其最大的特点是无需设定任何的基函数。鉴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的无参数特性和基于数据驱动的自适应分析,本文详尽阐述了EMD的原理,并在标准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的基础上对原算法进行了改进,将其应用的人脸识别光照变化问题处理中,从整体上有效消除了光照变化对人脸识别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光照变化对人脸识别的造成的影响以及当前主要的一些光照变化问题处理方法。当前人脸识别中处理光照变化问题的一些方法要么依赖于预先确定的基函数或者滤波器,要么是在一定理想的假设条件下提出的,使得它们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脸图像中因光照造成的影响,但总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再加上很多算法实现的复杂性,从而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其次,在对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筛选过程中计算信号上下包络均值即信号局部均值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信号插值点的检测方法和插值算法的选取两个方面对原EMD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能更好的处理人脸图像中光照变化信息的改进方法。首先对输入信号的一阶导数进行筛选,计算出信号高频分量的极值点,然后再以上一步得到的信号高频分量的极值点作为插值点、以B样条插值法代替原EMD中采用的三次样条法作为插值算法对信号进行筛选,从而分解出IMF。然后,在一维经验模态分解的基础上,也从极值点的检测和插值方法两方面出发,以8邻域比较法作为检测人脸二维信号极值点的方法、以基于三角的立方插值法作为筛选过程计算包络曲面的插值算法,将经验模态分解从一维形式扩展到二维形式,并用于人脸识别光照问题处理中。其中在利用8邻域比较法检测人脸图像的极值点时,将图像上的所有极值点分为两类,即第一类极值点和第二类极值点。并论述了二维IMF经验模态分解筛选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极值点的选取、插值算法的选取、问题边界效应的抑制问题和筛选过程的终止条件等问题。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了说明了以后工作的方向和内容。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重要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结构,图通常可以用来描述不同领域的事物之间的繁杂关系。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增长的数据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普遍。如何对具有不确定性的图数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形式的信息获得与处理的方式,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性、资源有限性等方面的特性,众多的路由协议栈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无线传
随着传感器节点各方面能力的增强,WSNs(无线传感器网络)各项支撑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WSNs应用背景的迅速拓展,对WSNs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求越来越强。在WSNs中,由于基于密码体
随着Web2.0应用的快速发展,标签在描述和搜索网络资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用户在发布或收藏网络资源时可以添加标签作为分类信息,形成了社会化标记和大众分类法。由于
Mashup是一种面向最终用户的web应用模式,它通过聚合已有的web内容或服务来创建新的web应用,为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聚合服务从而满足多样化需求。然而随着应用数据源的快速增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nternet上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C/S网络模式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促进了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简称P2P网络)模
档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件,任何国家、任何公民都跟它密切相关。时至今日,我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依然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何促进档案的信息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和成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逐渐出现了许多对大量事件进行实时处理的应用需求。事件流处理需要应对庞大的数据集和高度的流动性,如何在有限的内存中
P2P搜索技术作为P2P技术体系中核心技术之一,在整个P2P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的主流的P2P搜索研究以提高网络流量控制、负载均衡、响应时间等服务质量为目标。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