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协作问题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大的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很多国家和地区社会危机与冲突频频发生,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更是此起彼伏。我国同时也进入了社会转型以及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皆处于新的变革与发展中,诸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已严重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及发展。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起着主导作用,然而由于现代公共危机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广泛性、突发性的特征,仅凭政府机构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及时高效的处理。因此,政府要广泛吸纳全社会的资源与力量,由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共同合作的治理模式转变。近些年来,NGO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团体,以民间力量代表的重要身份加入其中。NGO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倡导利他理念,以积极的社会实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有由于NGO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以及与政府合作经验的不足,使得公共危机管理中NGO与政府协作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协作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了政府与NGO协作的必要性。通过整理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各种文献资料,对比了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政府与NGO协作的研究现状。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对我国政府与NGO协作问题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NGO等相关概念进行具体的论述和界定,并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志愿失灵、治理与善治理论,为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的协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分析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不足以及NGO的功能优势来论证政府与NGO合作的必要性,具体阐述了公共危机中政府与NGO有效合作可以产生降低危机风险、加快危机信息传播、提高公共危机应对效率和提供充足的资金物质保证的积极意义。第四章,研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的基本情况,通过实例的研究分析,并从中找出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与NGO的协作问题以及原因解析。第五章,结合以上对我国政府与NGO协作问题的原因解析,对应提出了对策建议:完善NGO相关法律规范,保障NGO合法地位;构建政府与NGO合作的信息沟通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公共危机互联网信息共享系统和明确信息公开体制;建立政府与NGO协调与整合机制,加强与国际NGO合作;加强NGO内部管理与控制,注重能力建设以及增强NGO独立性,树立可信赖“NGO品牌形象”。第六章,将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本文在研究中缺少相关准确数据,对实际情况的量化分析不足,并且设想展望今后对此问题更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协作问题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其他文献
<正> 胚乳是禾谷类作物贮藏养份的组织,同时也是种子萌发时胚生理活动的物质及能量的来源。贮藏物质在整个的代谢过程中干物质的减少量和幼苗中干物质的积累量是受环境因素的
黄式三《论语后案》、刘宝楠《论语正义》,都是清儒诠释《论语》的名著,但学界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尤其缺乏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实际上二书诠释经义的方法不同,《后案》汉宋兼采
网络虚拟社会迅速发展壮大,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面临有别于现实社会管理的新挑战和新要求。科学面对、探索实践这一现实课题,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大历史责任。加
本文认为,土地利用变化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成为使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的重要原因。土地利用要顺应低碳发展的要求,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共赢,就必须采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功能,并介绍了防腐剂、增香剂以及水分保持剂这三种我国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以及使用现状。
西方经济学奉行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主,而马克思经济学奉行以整体主义为主。本文通过联系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分析了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同角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权威政治决策的形式,对在历史新起点上带领全国人
共感是心理咨询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际,讨论了共感的效能、如何正确表达共感以及共感表达的误区.
利用对矩阵元素分析的方法,将矩阵元素和非负矩阵的谱半径联系起来,从而将非负矩阵谱半径的大小比较转化为非负矩阵元素的大小比较。利用这种关系分别对一般非负矩阵和半正定
<正>资本能够增值价值、增值财富,这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企业对员工承担所应负的责任,能够极大地增值企业财富、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员工责任的这种资本效用缘自员工对企业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