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在机复合式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加工中心工件的在机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于具有复杂型面结构特征的长周期加工件,如何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测效率。针对当前加工中心在机检测中,单一的传感器在检测精度、检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加工中心在机复合式检测的原创设计方案,并重点对检测系统建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基于逆向工程中的接触式和非接触检测原理,设计了可以集成于加工中心刀库中的复合式检测装置,提出了复合式检测判据。在此基础上,按照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阐述了复合式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2.建立了系统相关的数学模型,包括基于线结构光视觉的非接触检测模型、考虑测量延时的接触式检测模型,以及使复合式检测数据融合统一的数学模型。3.对于系统中加工中心的定位误差,通过建立误差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程序G代码修正的误差补偿方案。对系统数学模型中所涉及的参数求解进行了标定:采用同心圆平面靶标,对摄像机内参数、光平面参数进行了标定;使用标准球实现了等效补偿半径的标定;对于摄像机外参数,提出了基于单个同心圆和标准球的间接标定方法,实现了复合式检测数据在检测坐标系下的统一。4.为保证接触式测头在自动测量时的安全性和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工件加工特征的复合式检测规划方案。对工件非接触检测获得的点云数据进行误差补偿后,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特征拟合构建出加工几何特征,从而基于该几何特征进行接触式检测路径规划,并通过检测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5.对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通过检测实例给出了当前系统的检测精度,对影响检测精度的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定性地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最后在总结全文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检测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工作展望。
其他文献
刘斌,男,1964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吉林省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中华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作为日本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登记检查机关制度在减轻行政负担、提升行政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独到的作用。登记检查机关必须经过厚生劳动省主管大臣的
目的了解耳鸣患者中枢代谢特点,探讨掩蔽治疗时中枢代谢变化规律。方法选取5例正常听力的耳鸣患者,同时选取20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
传统的机器学习假定训练域与测试域独立同分布,将由训练数据集得到的模型直接应用于测试集。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假设并不一定成立,若训练域与测试域分布存在差异,则传统机器学习
音乐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从调性、复调和织体等诸多创作因素入手,对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进行分析,力图把握其创作对民族风格音乐要素的
生物材料的低温保存一般都要经历降温过程、低温储存过程及复温过程,其中降温过程中对生物细胞的影响最大。每一种生物细胞都有自己合适的降温速率,如能满足其这种降温速率,
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分依赖营销的作用,盲目加大营销投入,导致出现营销投入大于产出的不利局面,对企业发展和市场培育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