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在勘探、开采、运输、储存和加工等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和复杂芳香烃等,多有致癌变、致突变、致畸变作用。本文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具有烷烃降解能力的优势生长菌,以期利用该菌株通过对烷烃的降解而产生具有商业价值的有机酸或酯类物质。本研究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和培养了可利用庚烷的微生物14株,并对其进行16S rDNA鉴定,其中G2、G9、G14为红球菌属,G3、G27为人苍白杆菌属,G4、G7为芽孢杆菌属,G5、G10、G15、G25为节杆菌属,G16为缺陷短波单胞菌,G17、G22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通过对这些菌株的降解能力考察,确定Rhodococcus sp. G2为烷烃降解优势菌株。同时本文研究Rhodococcus sp. G2对正庚烷、正十二烷、二甲苯等物质的降解,盐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葡萄糖和烷烃同时存在时该菌株的降解机制,并对该菌利用烷烃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 G2对于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甚至二甲苯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以正十二烷为唯一碳源的实验中,培养18h时,菌体浓度OD600即达到12左右,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于两相溶液的乳化性E24%为67.44%,对其产物进行分析可知存在酮及酯类物质;当氯化钠浓度达到10g/L时,Rhodococcus sp. G2的生长状况最佳;比起易利用的葡萄糖,该菌株更偏好于利用烷烃类物质。经过发酵过程优化,发现该菌株对于正十二烷和硫酸铵的利用是按照8:1的比例来摄取的。在正十二烷为碳源的代谢产物分析结果初步表明,Rhodococcus sp. G2利用烷烃的机制可能是多种氧化方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