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采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模型大鼠,通过与西药雷尼替丁对照,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奥瑞凝胶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GAS和血浆MTL的影响,从而为奥瑞凝胶的研制和开发奠定基础。 方法: 健康SD大鼠(河南动物实验中心提供)84只,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称重编号,随机分为7组(雌雄各半),其中奥瑞凝胶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即高剂量组(2.1g/100g)、中剂量组(1.05g/100g)、低剂量组(0.525g/100g),其余4组分别是阳性对照组(雷尼替丁0.035g/100g)、赋形剂对照组(不含药凝胶剂)、模型组(双蒸水)、假手术组(双蒸水)。各组实验动物术前禁食24h,但不禁水,用10%水合氯醛(3ml/k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于鼠板上,行常规备皮及消毒铺巾,从剑突下正中开腹,切口长度控制在3cm以内,逐层切开进入腹腔,充分暴露食管下段及胃食管交界区,用止血钳平置于胃食管交接区域之下作为支撑,在胃食管交界区的右前壁作一长约1cm的纵行切口(食管侧0.5cm,胃侧0.5cm),同时避开血管和神经,完全切开胃食管交界区平滑肌,使胃粘膜及食管粘膜充分外露,然后在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近幽门处行幽门半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切开腹腔,将胃体取出暴露10分钟,不行胃食管切开及幽门半结扎术。动物于术后12h进水,术后1~2天少量进食,术后3~4天恢复正常饮食。并于造模后第7天后开始灌胃给药,各组均按0.5ml/100g的体积给药,每日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禁食12h不禁水,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将麻醉后的大鼠,固定于鼠板上,沿腹正中线开腹,切口长5~7cm,分离腹内容物,找到主动脉,用5ml一次性注射器腹腔动脉取血4~5ml,然后迅速找到其胃体,在胃大弯处穿一小孔,将pH值自动记录仪的pH电极从穿孔处插入胃内,并通过贲门进入食管,电极放置于胃食管交界点以上1cm食管粘膜处,1分钟后读取并记录pH值。再迅速留取食管下段及胃体组织,从幽门处沿胃大弯,剪开胃体至食管下段区域,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肉眼观察胃食管区域形态并记录,留取自贲门上1cm处食管下段和胃小弯处部分组织,置入4%甲醛液固定,以作病理切片之用;所采5ml血液,分别用离心机分离血清血浆分别放入EP管中,–20°保存,然后用碘[125I]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并观察各组大鼠血清GAS,血浆MTL的含量。 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赋形剂组大鼠食管下段粘膜pH值,血清GAS,血浆MTL的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的病理组织学呈中-重度改变(P<0.05),说明造模成功。 2.与模型组及赋形剂组比较:奥瑞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各用药组大鼠食管下段粘膜pH值,血清GAS,血浆MTL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各组食管粘膜的肉眼观察情况和病理情况较轻(P<0.05),病理组织学改善明显。 3.与雷尼替丁组相比:奥瑞凝胶高剂量组大鼠的食管粘膜肉眼观察情况和病理学组织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奥瑞凝胶高剂量组、中剂量大鼠血浆MTL的含量与雷尼替丁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但奥瑞凝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各组对血清GAS(P>0.01)和食管下段pH值的影响(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4.与低剂量组相比:奥瑞凝胶高、中剂量各组大鼠血浆MTL的含量增高(P<0.01),且奥瑞凝胶高、中剂量各组血浆MT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雷尼替丁组血浆MTL的含量与低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1.采用不完全幽门结扎合并贲门肌切开术法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结果显示该造模方法模型效果好,成功率较高,病理改变接近于临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2.不含药凝胶(空白凝胶)只是一种基质,对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无治疗作用。 3.从各组大鼠的食管肉眼观察情况和病理学组织改变情况来看,奥瑞凝胶能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病理组织学变化,促进食管粘膜组织的修复,增强食管粘膜屏障功能,防止RE进一步加重,具有显著的阻止RE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4.奥瑞凝胶能有效升高体内胃肠激素血清GAS,血浆MTL水平,提高胃肠动力,增强LES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和食管下段对反流物的廓清能力,减轻或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这可能是其治疗RE的重要机制之一。 5.从奥瑞凝胶高、中剂量各组大鼠的血浆MTL的水平来看,奥瑞凝胶防治RE的效果明显优于雷尼替丁对照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奥瑞凝胶治疗组的血浆MTL水平随着剂量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说明该药的药物效应与药物剂量存在正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