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它是指为保护大众文化权利,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供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类文化基设以及服务、资金、技术以及政策等方面内容。同时,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矛盾就是服务、产品的供给和群众文化需求脱节,供给和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绕不开的时代课题。本文首先以文献研究方法界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内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匹配的本质和特征,并重点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匹配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收集国家及云南省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权威统计资料、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等,总结了红河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的成就,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红河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红河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匹配的对策建议。虽然近年来红河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经过研究,笔者认为红河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是不匹配,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掌舵式”供给,供给主体的单一化;二是“自上而下”决策机制,群众需求表达不足;三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资源力量投入不足;四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文化意识和自觉性不够;五是政府“运动式”供给,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打破“掌舵”格局,转变政府文化职能;“自下而上”决策,建立群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和制度执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养;科学合理规划,健全公共文化绩效评估体系。并得出基本结论:促进红河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匹配,实现文化职能部门从依靠行政手段向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的改变,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更便捷地享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