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丁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丁卡因注入幼兔蛛网膜下腔后对脊髓、脊神经的毒性作用,局麻药致幼兔脊髓、脊神经毒性损伤后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日本大耳白幼兔120只,随机分为0.25%、O.5%、0.75%三种浓度Rop组(Ro.25组、R0.5组、Ro.75组),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S组)和2%丁卡因阳性对照组(T组)五个大组,每组24只。五组又分别随机分为3h组、6h组、7d组三小组,共15个小组,每组8只。所有幼兔行左总颈动脉穿刺置管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鞘内给药技术,于L6,7穿刺后,20秒内注入不同浓度Rop,生理盐水或2%丁卡因各0.2ml。注药开始同期观察幼兔的双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分别于注药后3h、6h、7d三个时相点处死幼兔,取L5,6段脊髓,应用透射电镜,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使用TUNEL法镜下观察凋亡阳性标记的细胞数,统计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三个时相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b2)的表达情况。 结果:各组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均>60mmHg,各组MAP在给药前后及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鞘内给药后,Rop组(R0.25组、R0.5组、R0.75组)兔子双后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阻滞,给药后3h,所有Rop组幼兔的运动功能均已完全恢复正常。Rop浓度与兔运动阻滞显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成线性关系,随着Rop浓度的升高,显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T组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后肢运动功能障碍,与S组和各个Rop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组AI明显增高,与S组和各个Rop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S组比较,R0.25组、R0.5组、R0.75组bax、bcl-2的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T组的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高,与S组和各个Rop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0.75%Rop不会造成幼兔脊髓、脊神经毒性损伤,可安全地用于幼兔蛛网膜下腔阻滞。 2.幼兔丁卡因脊髓、脊神经毒性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可能参与了丁卡因致脊髓、脊神经毒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凋亡的出现为揭示丁卡因脊髓、脊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在体探讨脑内的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与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催眠作用的关系。 方法: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恩氟烷、异氟烷、七
月中旬,中考结束了。  考完英语的那个下午,季殊走出考场,一股热浪翻涌而来。也许是在教室的电风扇下待了太久,她已经忘了这六月大把大把阳光撒下来的感觉了,她甚至想到操场上跑几圈,然后躺在塑胶跑道上,听着自己的心跳,抬头看安静的蓝天,任风吹干她脸上的汗渍。  每个从考场里走出来的学生,都神采奕奕,步履轻快,像一只只重获新生的蜜蜂,喧闹着从蜂箱中飞出来。季殊在偌大的大厅里停住了脚步,面对着空荡荡的教室、
期刊
题目;水平桌面上有一叠条形金属片,如图1摆放,最下面一块重为G,面积为S.它相邻上面的一块重为G/2,面积为S/2,以此类推金属片的重量和面积均逐渐减半且一直叠下去,则自下而上的三块金属片,每块上表面所受的压强是多少?桌面所受的压强又是多少?  求解此题的难点不在列式,而是对列出式子的计算,而对该式子计算难点的难点,不是只算出结果即可,而是要让学生  怎样才能容易看懂,然而能容易看懂的关键,则得必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前景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是课堂的发展趋势所在.本文旨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一、讨论法与演示法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讨论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目的的讨论不仅让学生能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学习中,还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