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过程。因此,纠错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课堂上教师能否有效的进行课堂纠错,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对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纠错行为的研究。本论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来探索教师与学生对课堂纠错的态度以及课堂纠错时教师的纠错行为与学生纠错需求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本研究发现:第一,教师和学生对于“是否应该纠错”有着统一的看法,都认为课堂纠错有必要且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教师和学生对于“纠正全部错误还是妨碍交际进行的错误”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纠正他们的全部错误而教师对此持反对态度。教师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对于不影响交际进行的错误可以不纠;而学生则认为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纠正影响理解的交际表达错误,而对于语言形式错误也不可置之不理。同时,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纠错而感到没面子,而教师在纠错时较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总体来说,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课堂纠错都持肯定、积极的态度。但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对于课堂纠错的积极性更高一些。第二,学生的纠错需求在何时纠错和由谁纠错这两个问题上得到了满足。学生希望等他们表达结束之后来纠错,同时希望教师纠错。但是在如何纠错这个问题上,学生纠错需求与教师纠错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希望教师明确纠错,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倾向重述的纠错方式。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提出了一些与课堂纠错相关的教学建议,同时也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