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病,其病因复杂,是公认的眼科心身疾病之一,除了患者眼部解剖结构上的差异和遗传上的缺陷外,心理社会因素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旨在探讨:①当今社会PACG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人格特征;②皮质醇、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PACG发生、发展的相关性;③心理干预对PACG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7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住院并确诊为PACG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A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患者入院时抽取静脉血行皮质醇、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检测并控制眼压对症治疗,待患者病情及情绪稳定并愿意接受问卷调查时,由患者本人或专人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对A组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人格特征调查。从A组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心理干预组(A1组),另20例作为非心理干预组(A2组)。由我院心理咨询诊室工作人员对A1组患者于术前1日进行1次心理干预治疗,A组(A1组+ A2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给予抗青光眼手术(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对A1组患者于术后第1日、第3日及第5日各进行1次心理干预治疗,术后第7日对A组(A1组+ A2组)患者均施行皮质醇、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的复检。B组施行相同血液指标检测及填写问卷,得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组与B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指标分值比较,A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及敌对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结果显示:A组精神病性、神经质或情绪及人格稳定性得分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外向性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生活事件量表(LES)调查结果显示:在心理应激相关因素中:A组家庭事件、社交及其他事件、生活事件总分、压力反应总分得分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工作学习事件、经济事件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体内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异常;(5)术后A1组患者血皮质醇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程度明显小于A2组,A1组患者术后眼压波动较A2组波动小,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精神病性、神经质倾向,情绪及人格缺少相对稳定性等心理人格特征;(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体内血皮质醇、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异常,患者体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均存在紊乱现象;(3)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稳定情绪,维持术后平稳的安全眼压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