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欺诈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卖欺诈是指拍卖当事人在拍卖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拍卖当事相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拍卖欺诈是欺诈问题在拍卖行业中的具体体现,若不解决此问题,将严重侵犯拍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阻碍我国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正常运行。结合我国拍卖欺诈现状、立法现状以及立法存在的问题,文章从价值层面直至规范层面提出了规制拍卖欺诈行为的具体思路与想法。在拍卖欺诈规制制度价值取向上,文章探讨了经济学与法学的价值追求,明确了我国拍卖欺诈规制制度的价值取向。结合拍卖欺诈现状,文章全面、科学界定了拍卖欺诈行为,分析了拍卖欺诈行为的特点,深刻总结了我国拍卖欺诈行为的传统表现形式与特有表现形式,提出并阐释了我国拍卖欺诈行为分类方法。此外,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较借鉴德法英美国家欺诈行为构成认定及其救济措施合理成分,为完善我国拍卖欺诈行为构成认定及其救济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构建拍卖欺诈规制制度理论体系方面,我国除需完善规制拍卖欺诈行为基础理论体系外,还需构建与规制拍卖欺诈问题的相关机制。比如,内部告发免责的宽免制度、专家虚假拍卖鉴定与评估制度、竞买保证金专款专存制度、拍卖欺诈退货机制、拍卖欺诈保险与公证制度。科学合理完善规制拍卖欺诈行为的基础理论,构建防范拍卖欺诈行为的专门机制,是打击拍卖欺诈活动,规范拍卖行业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拍卖活动相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前我国拍卖欺诈问题的当务之急。文章结合问题现状及立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犯罪呈现较为严峻化的发展态势。青少年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然而青少年犯罪已然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成年
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自治的维权组织在物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的物业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健全,尤其在业主委员会法律性质和诉讼主体资格不明的情况下,我国业主委员会的运作体系还趋于不成熟。本文通过介绍业委会制度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模式,试图构建业主委员会的团体性,并从费用、人员、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制度设计,从而为业
英国政治人类学家贝利[Frederick George Bailey]利用人类学研究获得的丰富资料,从游戏论的角度,阐释不同文化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在贝利看来,政治就是游戏,参与其中的人们只有遵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定罪和量刑是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两大基本活动。现代法制社会对刑事审判工作的两项基本要求是定罪准确与量刑适当。量刑适当不仅是社会公众关注刑事案件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