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高等教育的出现打破了公办高等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机制,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了升学机会,而且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公共财政负担并创造财政贡献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一出现就面临体制上不顺的尴尬地位,社会民众普遍认为比公办高等教育低一等。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包括社会和民办高校本身自恃其短、师资薄弱、经费短缺、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民办高等教育具有和公办高等教育一样的准公共性及正外部效应,应该和公办高等教育一样得到财政资助。从教育的公平性出发,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得到财政资助。从以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为原则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分析,民办高等教育也需要政府承担一部分教育经费。同时,基于具有公益性的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贡献较大,现阶段研究公共财政如何资助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论文讨论了财政资助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广州K学院的个案分析以及通过借鉴美、日发达国家对私立大学的财政资助政策,构建了从资助主体,到具体实现途径、保障机制的财政支出政策和以税费减免为主的间接财政资助政策,以体现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及发挥政府“少投入多回报”的杠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