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郡与秦汉政局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时期兴起于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对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东汉,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经历了产生、发展以及兴盛三个阶段,本文试图对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如何影响中央政局进行分析。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西北边郡的自然环境及政区变革情况,从四个方面——政区设置及沿革、行政组织及职官设置情况、地理自然条件以及人文环境对西北边郡势力形成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之所以选取这四个因素,是因为西北边具有独特的半封闭式地理位置,既自成一隅又连接关中、巴蜀、山东、西域等四大重要的地理单元。且汉民与羌胡族群杂居,民风彪悍,多出将才,在秦汉时期战事频繁的情况下,为边官群体的崛起提供了条件。秦汉时期是西北边郡大规模增置郡县的时期,由于有羌胡部落的存在,秦汉政府先后用道、典属国等边郡特有的行政组织来安置羌胡部众。西北边郡自古以来拥有优质的土壤条件和牧草资源,适合发展农牧业,加之拥有可观的食盐资源,故而具备了独立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同时,西北边郡自古将才辈出,也为地方势力的崛起提供了人才资源。第二章是关于西北边郡地方势力形成的主观条件分析。本章从经济、人口两方面进行论述。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以及商贸业。自古以来畜牧业就是西北边郡的主要产业,秦汉政府置郡后,设置大量牧苑饲养官马,民养官马的活动在边郡也十分常见。同时,为了巩固边郡,政府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业,并进行水利设施建设。边郡的建设也推动了当地贸易的发展,边地贸易因而十分兴旺。边郡经济的发展为地方势力的强使得大提供了基本条件。此外,中原民族与羌胡族群长期向边郡不断迁徙、融合,边民们对彼此地域的认同逐渐大于民族差异,这种基于地域的认同感也成为地方势力崛起的重要条件。第三章着重探讨了西北边郡地方势力兴起的原因以及主要类型。西北边郡的地方势力的兴起主要因秦汉时期的“辟除”制度、州刺史权力的扩大以及频繁的边郡战事导致的。地方势力可大致分为边官集团、豪族势力以及羌胡势力三种。边官与其家族成员及门生故吏,依托家族多人长期在边郡为官形成地方势力;豪族势力主要指长期居于边郡、在当地有很大影响力的家族;羌胡势力主要包括在边郡长期生活以及秦汉时期新徙入的羌胡族群。边官、豪族、羌胡势力往往相互结合,呈一体化趋势。第四章主要探讨了边郡地方势力在秦汉时期对中央政局造成的影响,但由于地方势力在秦朝产生的影响可溯源至春秋战国时期,故而第一节将时间段扩展至春秋战国时期。该节认为秦朝对西北边郡的开拓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强国政策的延续,而吞并西戎、开拓西北疆域对秦国后来称霸中原乃至夺取天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秦始皇派蒙恬夺取河南地、建设西北边郡同样是基于稳定局势的考量。秦朝西北边郡由于正在建设当中,地方势力尚在形成时期。第二节讨论了西汉时期边郡局势对中央政策的影响。该节认为汉武帝时期与匈奴的战争导致了中央统治理念以及政策的转向,从汉初“无为而治”的统治理念变为“大一统”的集权思想以及扩张型国策。而河西四郡的设置以及对匈战争的频繁使得原由匈奴控制的西羌、月氏等大批游牧民族归附汉朝并徙居边郡。但由于秦汉王朝郡县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适合游牧部落的存在,故而羌胡部落的归附为东汉羌乱埋下了祸根。西汉时期随着政府对西北边郡的开拓经营,边官、豪族以及羌胡势力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第三节讨论了共讨论了四个问题:西北边郡在两汉之际刘秀政权夺取天下进程中的作用、东汉政府对西北边郡重要性的认知、西北边郡地方势力代表——窦、马二族对朝局的影响以及羌乱对东汉统治的影响。西北边郡是刘秀政权夺取天下的必争之地,为得到西北边郡,刘秀先后招抚隗嚣、窦融等军阀势力,后者成为刘秀平定西州的重要助力。由于西北边郡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故东汉中期以前,政府对西北边郡的经营是非常重视的,但后期由于羌乱而逐渐失去了控制。在东汉外戚势力轮流执政的朝政中,由西北边郡发迹的窦融、马援家族成为集外戚、豪族、边官势力为一体的显要政治集团,长期把控中央朝局,对朝政产生极大的影响。第四节主要讨论了东汉末年凉州军阀势力集团对政局的影响。最终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西北边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此置郡,在促进边郡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以边官、豪族以及羌胡势力为主体的边郡势力的发展,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央政局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1950~1951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全国性运动。土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民众动员策略技术。本文以上海近郊为中心,围绕土改动员主体和客
总督群体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具有承上制下作用,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监察、教化等权力为一身的官僚群体。本文在广泛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学、文献学、计量学的方
清中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华北地区向东北移入了大量人口,他们成为近代东北开发的主要力量,为东北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但改变了自身的生命轨迹,也改变了东北社会发
对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在日本通勤车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导向转向架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降为普通转向架对应刚度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同样水平的车辆
该文的研究主旨:借鉴社会学、法律学和法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成果,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厘清上海律师起源与演变的复杂过程,评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