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与书写:熟语的两种话语方式——以谚语和成语为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ixi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语是语言中现成习用的定型词组,是高于词的一级话语单位。熟语作为总称包含谚语、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下位语种。其中谚语和成语分别以其鲜明的口语性和书面性成为熟语中最具特色的两个语种。但是传统上的熟语研究并不重视这种口语性与书面性的对立,仅仅将其处理为语言层面上语体的差异。这种静态的同质的研究方法看不到承载语言的媒体和语境对语言单位的影响,只关注于对熟语语种的定义和界限划分,以及对各种熟语静态结构的描写。   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关注符号所承载的内容层面,更关注符号载体的属性和其他语境因素,以及符号载体与内容层面的互动关系。因此,这种研究是动态的异质的研究。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熟语研究中,就是要考虑进汉字等异质要素,就是要关注熟语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内在符号机制。口头和书写就是这种符号机制,它们是熟语的两种基本话语模式。不同的熟语因具有的口头性和书写性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程度“言”的特点和“文”的特点。其中谚语是口头性熟语的典型,成语是书写性熟语的典型,它们分别代表了熟语中“言”与“文”的两级。本论文就是在这种“言”与“文”的关系中对谚语和成语这两个典型进行共时结构形态和历时演化的对比,目的是探讨口头特征即“言”以及汉字书写即“文”分别对谚语和成语的影响。
其他文献
漫长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女性被“神权、族权和父权”这三座大山压迫着,牢牢地被束缚在社会的底层,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自我书写和表达的权利。女性对自身的处境也一直处于蒙昧
自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创作,西川就凭借对于诗歌虔诚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经验敏锐的感受力不断在诗歌创作之路上努力前行。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在当代诗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