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GF促进骨折愈合的适宜浓度梯度。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20.0±2.5)g,随机分成5组。建立右胫骨结节下1 cm不稳定性软骨内成骨骨折模型,A、B、C、D组分别于右胫骨骨折断端经皮局部注射浓度为0.006 48×10-2、0.032 40×10-2、0.16200×10-2、0.81000×10-2μg/g的NGF治疗,E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4、6周不同时间点各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且于右胫骨骨折部位取材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测、生化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每处死大鼠前摘除大鼠眼球取球后动静脉血液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结果:术后2、4和6周各时间点,从大体观察显示A、B、C、D组大鼠右胫骨骨折端局部新生硬组织大小、硬度以及骨痂生长逐渐递增,D组明显优于A、B、C组和E组。X线片检测显示A、B、C、D组右胫骨骨折端骨折线逐渐模糊,钙化面积逐渐增大,D组骨痂钙化明显快于E组和A、B、C组。组织学观察示D组骨小梁质量及成熟度明显优于E组和A、B、C组。D组术后4、6周骨折端成骨区灰度值、骨痂钙含量,2、4周骨痂组织湿重以及术后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著高于E组和A、B、C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从骨组织形态学计量分析表明各组新生骨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BO)、平均骨小梁宽度(TW)和平均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V)随时间增大依次减小;同一时间点A、B、C、D组依次增大,均大于E组;各时间点D组均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局部应用NGF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梯度的NGF(0.81000×10-2μg/g)对骨折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故其为本实验的适宜浓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