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污泥产量增大,现有的处理处置方法均存在缺陷。通过投加微生物菌剂的原位减量技术为解决污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多侧重于研究其减量效果,对投加菌剂后的出水水质及减量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论文通过SBR和A2/O试验,研究不同投加方式和投加量下的污水处理效果,通过生化指标和物种变化,探讨了菌剂的污泥减量机理。通过投加方式的应用参数的研究,发现连续投加及间歇投加条件下菌剂组及对照组对CODcr的去除率均高于90%,NH3-N的去除率均高于95%。投加菌剂对CODcr、NH3-N等污染物的去除无影响,出水TP降低;通过投加量研究优化,发现0.01%、0.03%、0.05%投加量下菌剂组及对照组的CODcr的去除率均高于90%,NH3-N的去除率均高于96%。投加菌剂对CODcr、NH3-N等污染物的去除无影响,出水TP降低。通过试验过程中的生化指标变化,考察微生物菌剂的减量机理,发现投加菌剂强化了酶的分泌,菌剂组的脱氢酶、淀粉酶及蛋白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17.1%、28.4%、20%,减量率与脱氢酶含量、淀粉酶含量及蛋白酶含量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整体而言,各种酶含量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蛋白酶>淀粉酶>脱氢酶;内源呼吸速率提高,说明投加菌剂提高了代谢活性,利于污泥减量。EPS中多糖及蛋白质含量降低,说明投加微生物菌剂强化了对有机质的降解。通过微生物物种变化分析,考察微生物菌剂的污泥减量机理,发现投加菌剂后,系统中物种组成更复杂,物种丰度更高。主要的微生物种群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分别占50%、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