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酒依赖者戒断后,会有60-80%的人因种种原因而复饮,戒断后的复饮率一直是戒酒治疗中的难题。了解与复饮和滥用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康复措施至关重要。引起复饮的原因很多,大量研究证实,与酒精相关的环境线索可以导致对酒的心理渴求。近年来,国外运用多种实验模式,对环境诱发渴求做了很多动物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探索在环境刺激诱发状态下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并寻求通过训练降低酒依赖者对环境诱发的敏感性,降低复饮的可能性。国内类似的研究较少,环境线索诱导酒依赖者心理渴求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拟通过研究建立环境线索诱发渴求感实验模式,测量暴露于相关环境线索前后,酒依赖者心理渴求以及心率、血压、皮质醇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从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三个角度分析环境线索对渴求感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确定酒精依赖者主观心理渴求和心率、血压、皮质醇等客观指标的相互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1月-2007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的64例酒依赖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入组标准:符合DSM-Ⅳ酒精依赖诊断标准,无戒断症状。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非酒精所致重性精神疾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按测试情况,给予被试者提供相应的出院后的防复饮建议。正常对照组:32名健康体检者为自愿参加人员,其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无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精神疾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64例酒依赖患者分为患者实验组和患者对照组,两组各32例患者。为排除生物节律对血压、激素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所有实验均在16:00进行。所有被试者放松训练15分钟后采用12导联心电图仪记录心率,按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方法,使用校正过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暴露前的血压。测量前至少静坐15分钟,不吸烟。测3次坐位右上臂血压,取平均值。抽取左臂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及试剂检测皮质醇,上述作为基线生理指标;然后呈现Likert线段,询问对酒精的渴求程度,告知被试者最左端表示一点也不想,最右端表示十分想。被试者依据当时感受,选择线段上任意符合自己渴求程度的点,作为基线渴求分值。之后患者实验组暴露于摆放各种饮酒用具的场景下,让被试者拿起酒杯闻1分钟,完成操作后呈现另一Likert线段询问渴求程度,获取诱发后的渴求分值。同时按上述程序抽取静脉血,测量心率、血压、作为线索诱发后的生理指标。而患者对照组暴露于摆放牛奶的中性刺激场景下,拿起奶杯闻1分钟。完成操作后呈现Likert线段询问渴求程度,获取诱发后的渴求分值。同时按上述程序抽取静脉血,测量心率、血压、作为诱发后的生理指标。正常对照组暴露于摆放各种饮酒用具的场景下,让被试者拿起酒杯闻1分钟,完成操作后呈现Likert线段询问渴求程度,获取诱发后的渴求分值。同时按上述程序抽取静脉血,测量心率、血压、作为诱发后的生理指标。所有被试者于线索暴露后第1周、第4周再次按上述程序抽取静脉血,测量渴求分值及心率、血压,作为诱发后第1周、第4周的心理及生理指标。所有数据用用SPSS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环境线索暴露对酒依赖者心理渴求及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和酒精依赖者主观心理渴求和心率、血压、皮质醇等客观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和患者对照组相比,患者实验组暴露于相关的环境线索后第一天自我报告的渴求分值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皮质醇改变均较基线有所增加,与基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2患者实验组暴露于相关的环境线索后第1天、第1周、第4周渴求分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皮质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第1天与第1周、第4周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第1周、第4周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3戒断期酒依赖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 P < 0. 05)结论:环境线索可以使戒断期酒依赖者心理渴求及心率、血压、皮质醇明显增加,环境线索对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及生理指标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小,高皮质醇水平可能是预示戒断期酒依赖患者高复饮倾向的一种生物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