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ra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也有约束作用。如何实现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然而,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有何特征以及交互关系却鲜有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并借助核密度曲线图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了两者的动态演进规律和交互影响程度,提出了合理优化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环境的政策启示和路径策略,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河西走廊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呈现增长态势,开发广度与开发深度也呈现增长态势,且开发强度的增长趋势与开发广度的较为一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最大为嘉峪关市,最小为武威市,说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城市增长幅度差别大,嘉峪关市增幅最大,金昌市增幅最小。(2)在研究期内,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表现出不断增长、明显极化、区域差距扩大的动态演进特征;城市土地开发广度也存在极化现象,区域差异在缩小;城市土地开发深度的动态演进特征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相似,但极化现象不明显。(3)2008-2017年,河西走廊城市生态环境呈增长的趋势,城市生态水平、环境负荷和环境保护也在不同程度增长。城市生态环境整体差距较大,呈上升的态势;城市生态水平、环境保护的特征与生态环境演变特征相似,而环境负荷在时间上呈波动变化趋势。(4)在研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表现出的不断改善、弱极化、区域差异缩减的动态演进特征;城市生态水平、环境保护的动态演进特征与生态环境基本相似,但城市生态水平极化现象较弱,而环境负荷呈先增加后减小、区域差异在扩大的演进特征。(5)河西走廊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表现较强的影响,开发广度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城市开发深度,且不同城市具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城市开发广度各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差异,绿地与广场用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工业用地次之;城市土地开发深度各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也表现出较强的影响,表明城市生态空间、环境保护建设以及污染物排放量均是限制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6)根据河西走廊城市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差异以及动态演进特征,可从管控城市用地无序增长,寻求环境友好型用地模式和注重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空间管理水平两个方面着手,差别化合理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促进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变更和发展,现如今儿童家长更重视儿童的教育成长,对于儿童玩具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普类玩具不仅要从设计上吸引儿童,更要从产品本身提高对儿童认知发展及科普知识的帮助。本课题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作为出发点,深度挖掘科普玩具在娱乐性、科普教育性、陪伴性和功能性对儿童的教育及发展的影响。结合3-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等认知特点和儿童智力发展的需求,完成3-6岁儿童科普玩具的产品设计工作。本课题首先通过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如何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是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思政课在学校被边缘化、部分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的欠缺以及思政课本身的理论难度等因素的限制,思
现代汽车已经进入到电子驱动时代,直流电机是汽车电气驱动应用中主要部件之一,电机特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执行机构的响应与控制。介绍了一种驱动汽车电子节气门电机特性的测
在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等各类技术的推进下,人们不知不觉地历经了一次技术变革,工作、学习与生活都受到了明显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发展到2016年时,大量的知识付费产品开始涌现,互联网知识经济来临。在这个背景下,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行业也随之改变。一直以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与媒介的演变就紧密联系,印刷时期实现了知识批量化的生产和大量的宣传,电子时代推动了知识传播的时效性与覆盖率,互联网时代完成了技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借鉴国际先进的融合教育经验,倡导并推行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模式。目前大部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状况不乐观。由于自身的生理
研究了在高速公路路网中入口匝道的控制问题。为达到在车流高峰时减少交通拥塞的目的使用了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基于高速公路的宏观动态模型上,用遗传算法调整模糊集合的参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