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中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持续增加,气候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低碳经济成为了我国以及全球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指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形态,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不同土地类型的碳过程,其中碳从土地转移到大气中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即碳源;而与之相反的过程则主要为林地和草地,即碳汇。低碳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兼顾挖掘碳汇和控制碳源。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与基于能源消费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模型入手,通过对关中地区2000-2016年间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关联度测算,得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影响碳排放量的变化。最后,将低碳排放引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中,根据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关中地区及各地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碳排放总量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较高,预测2020年关中地区的碳排放总量达到6638.7万吨;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较高的差异关联度,其中相关性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化后关中地区的耕地和园地、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域基本保持不变,未利用地减少,关中地区整体土地利用率提高;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的生态价值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增加,说明优化方案符合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方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