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乌拉圭回合通过了《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并正式生效,随着协议的执行,发达国家的SPS通报已经成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2002我国加入WTO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外贸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随着SPS措施的实施,关税壁垒在降低的同时,非关税壁垒也在不断拔高,新型的SPS和TBT等非关税壁垒已取代关税成为阻碍贸易的主要因素。由此,深入研究SPS措施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并结合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受阻情况,分析典型农业贸易伙伴国的SPS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很有必要。本文采用经典的供给需求分析理论,以定性的方法来探究SPS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贸易效应的影响与福利效应。同时,在实证分析中,假设价格指数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剩余,同时SPS措施也会在长期和短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额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借鉴引力模型的建模思维并加以改进,将静态地理距离转化为动态经济距离变量,同时借鉴前人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的研究,量化SPS贸易壁垒,以此来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最后以面板校正标准误的回归方法来衡量SPS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入世以来,对于SPS措施的应对还存在很多不足,加上自身SPS通报体系还尚未完善,导致在短期和长期SPS措施都起到了抑制农产品出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GDP增速已较为缓慢,因此虽然进口国GDP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未来并不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动力,因此对于如何应对SPS措施来促进我国出口,这变成了值得探讨的话题。最后上述研究,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SPS措施带来的影响来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