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办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逐渐从外延式的扩张转入内涵式的发展。在国家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名校办民校对真正民办学校的挤压,民办学校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学校的教育质量,而教师培训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已有研究看,我国对民办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研究非常少,特别是集团化办学下的教师培训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尝试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广州市A教育集团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做了调研,期望通过该个案研究为教师培训理论提供案例素材,丰富教师管理和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并为民办学校或民办教育集团的教师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主要对A教育集团中小学教师参加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集团层面组织的集中培训以及校本培训,这三方面培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现状方面,主要从培训目的、培训机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培训考核、培训效果、培训信息获取途径、培训经费来源等方面来考查;在集团培训方面,除了调查集团培训的现状外,还简要梳理了以往集团培训的历程,并结合以往培训历史和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梳理了集团培训的特点;在校本培训方面,集团所在的六所中小学基本没有完整和系统的校本培训,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所学校校本培训的经验:H小学的新课程模式形成过程和H中学的区教研员指导学科数学。A教育集团旗下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集团层面组织的集中培训以及参加校本培训产生的问题如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提供给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比较偏重技术理性,缺乏大视野;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考核只看中民办学校参与与否,没有真正关心民办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状况;没有给民办学校经费支持。在集团组织的集中培训方面的问题是,在管理上凸显强制性;庞杂的内容不符合一线教师实际需求;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人而异;集团培训没有保障机制;投入产出比不高,人才大量流失。在校本培训方面的问题是,学校选拔机制不公平、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均衡;校领导和教师对校本培训的理解有偏差;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来源有限、培训方式单一;没有系统的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无考核;忽视教师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相对应的原因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民办中小学教师培训,只是为了完成年度培训计划和任务;集团层面培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集团管理的需要;集团管理层预期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集团管理层的关注度、教师和学校发展现实让集团培训规模逐渐缩小;集团提供不了有竞争力的薪水,造成人才流失。校本培训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民办学校编制紧张、工作量大;民办学校校长不重视校本培训;教育经费和培训资源的缺乏;教师培训没有给学校及教师带来直接的利益;教师自身引起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外在因素的负面影响和内在动力的不足。根据上述对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本章提出了提高实效性的建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是重视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的培训;关注公、民办学校的差异,提供合乎需求的教师培训;指导、监督民办学校校本培训的开展。对集团的建议是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在管理制度上留人;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保证集团培训的连续性和独立性;赋予中小学校财权、提供财力支持和智力资源。对民办学校的建议是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学习、给予每位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更新对校本培训的认识,重视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积极构建学习型的学校文化、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民办教师的建议是转变消极观念,成为教师培训的积极参与者;积极的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反思,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激发内驱力,成为终身学习者;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