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育新人,这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如何育新人,途径有许多,家庭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育人途径。传统家风现代化不是简单摘去家风传统的帽子,而是以现代家风培育现代性的人,实现人的现代性发展,但是家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常态化的过程,必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引向深入。一直以来,家庭承担育人的工作,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化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场所,家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方式。从古至今,中国家族形成的家风无不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为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以教育后人。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成员通过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为官等途径离开农村,走向社会,融入城市,家庭结构日益简单核心化,许多家庭成员“不在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家风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新难题。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家庭成员“不在场”的家风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家风建设解决“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人”的问题。因此,注重挖掘新农村家风建设的育人价值,以弘扬良好家风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更好提升家风育人工作的效果。文章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家风作为切入点贯穿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过程,分析新农村家风建设现状,提出新农村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文章从时代背景、阐述新农村家风的理论依据及现实价值、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破解路径等方面深入探究,为论文的论证夯实理论根基。文章包括四大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分析新农村家风建设的时代背景及现实价值。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精神需求更加凸显;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迎来了全面振兴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突出乡村文明;文化的时代注重以文化人、成风化人,文化时代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食粮、道德修养、精神风貌的追求。传统家风现代化,传统农村新农村化,家风建设对新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家风是传统家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是链接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方式。把握家风的内在育人价值,为新农村家风育新人把脉开方。第二部分:阐述新农村家风建设的理论依据。农村家风有着厚重的底蕴,中国传统齐家思想,中国家庭伦理思想,为新农村家风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近代以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家庭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环境观对人的影响也为新农村家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第三部分:辨析家风与新农村的内在关系。家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也是促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家风与新农村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厘清家风与新农村的内在关系,才能更好探析新农村家风建设。第四部分:剖析新农村家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新农村家风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的高速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不断冲击和消解着农耕文明与农村宗法制度,加上家风本身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新农村家风建设面临着宗法社会解体,家族难为继;家庭成员“不在场”,家风难传承;个体主义盛行,家风难建设;孝道文化淡漠,家风难发展等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家风育人的成效。第五部分:探求新农村家风建设现实路径。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育人趋向功利化、家风功能趋于实用化,但是农村家庭作为初级群体,在生产生活方面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尝试从国家加大对家风建设引导力;线上线下合力传家风;共建睦邻友好新村貌;构建和谐美好新家庭等方面出发,倡议全体社会成员协同努力共商共建,把新农村变成形神兼具、根壮魂定、民风淳朴、文明美丽健康的精神家园。借助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大力推进新农村家风建设,传播优良家风正能量,更好地发挥家庭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