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并且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实践中根据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开放近40年来,政府不断转变自身职能,由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主导作用的“全能型”政府,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有限型”政府,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时期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的“服务型”政府。与此相适应,市场的作用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变化,由改革开放初期发挥“辅助性作用”,到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发挥“基础性作用”,最后到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不同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自职能,从而构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般原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缺陷和关系,为我国在实践中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其次,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嬗变过程分三个阶段,系统回顾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嬗变历程,梳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脉络,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历程。再次,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基础性之上,分析两者关系调整的必然性及历史经验,为今后处理两者关系提供借鉴。最后,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从以往经验中吸取经验,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着力点,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