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指被个体所生活的社会赞赏和鼓励的行为,它是个体遵守社会规章制度,而得到社会规范肯定和符合公众期望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可以增强个人的自尊、自我满足的实现,还可以促进个体的人际适应与和谐,增进与他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同时,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公益发展的推动力,是个人责任感的象征,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地基,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可以说个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是国人期待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的基础和缩影。因此,对其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恋作为具有高度自我关注并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常见的一种多样化、综合性的较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前人的研究表明自恋有不同的类型,并且不同类型自恋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一不同表现的发现,证明了对自恋进行多维角度研究的必要性也预示着不同类型的自恋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研究发现,尽管自恋者缺乏共情这一帮助他人的动机,但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类型的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会有所变化。例如在公开环境下自恋者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亲社会行为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也就是说,不同的环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论文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研究自我损耗和成败反馈情景体验对自恋者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对象是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力环境的大学生群体,通过进行不同情境下的问卷调查,研究一选取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大学生80人,使用自恋问卷以及亲社会行为量表,探讨了自恋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二选取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在校大学生72人,从自身资源损耗状态特点入手,探究不同自我损耗条件下,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三选取皖南医学院大学生108人,从情景体验方面进行探究,考察成功失败两种情境体验下,不同自恋类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变化。本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是有差异的,隐性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低于显性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得分。(2)亲社会行为也受到了自我损耗的影响,即无损耗组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损耗组的被试,这说明损耗条件造成了自恋者亲社会行为的下降。(3)亲社会行为受到了情境体验的影响,表现在成功情境下的被试,他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失败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并且在成功体验条件下,显性自恋者与隐性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总分都比在失败体验中的得分高,这说明成功情境容易激发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尤其是隐性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