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早产儿出院后喂养规范化管理与非规范化管理对体格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同影响,评价实施规范化喂养管理的效果,为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6月-2019年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北院儿童保健科随访体检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按照2016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进行随访和喂养指导分为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收集两组矫正胎龄40周、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数值,将数值输入WHO Anthro软件(version3.2.2)得到年龄的体重Z值(WAZ)、年龄的身长Z值(LAZ)、年龄的头围Z值(HCZ)、身长的体重Z值(WLZ)。使用2005版《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神经系统发育,选取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的发育商。将两组WAZ、LAZ、HCZ、WLZ、发育商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Z值、发育商的分布及变化特点,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1、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WAZ、LAZ、HCZ均>0;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矫正胎龄40周WAZ、LAZ、HC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喂养组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WAZ、LAZ、HCZ均高于非规范化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WAZ、LAZ、HCZ均呈上升趋势,且矫正胎龄40周至矫正6月龄增速快于矫正6月龄至矫正12月龄。2、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矫正胎龄40周、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WLZ均>0;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矫正胎龄40周和矫正6月龄WL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规范化喂养组矫正12月龄WLZ高于规范化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LZ均呈上升趋势,规范化喂养组矫正胎龄40周至矫正6月龄增速快于矫正6月龄至矫正12月龄,非规范化喂养矫正6月龄至矫正12月龄增速快于矫正胎龄40周至矫正6月龄。3、规范化喂养组和非规范化喂养组矫正胎龄40周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喂养组矫正6月龄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均低于规范化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喂养组矫正12月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超重率均低于非规范化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规范化喂养组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神经系统发育商均高于非规范化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发育商矫正12月龄均较矫正6月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规范化喂养组矫正6月龄和矫正12月龄发育商偏离率均低于非规范化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产儿出院后规范化喂养者其体格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优于非规范化喂养者。2、早产儿出院后规范化喂养的推广和实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