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体,又称“西昆”、“西昆体”、“西昆派”。昆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以杨亿、刘筠诸人为领袖,活跃于宋真宗祥符、天禧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学李商隐,好用典,措辞典丽华瞻。广义上来说,是指杨、刘等西昆派文人所开创一种具有鲜明自身风格的文学体式。《西昆酬唱集》所代表的新诗体,是谓“昆体”,杨刘等人创作的四六文,亦被称之为“昆体”。对于四六文这个涵义上的昆体所指,学术界偶有提及,专门研究不多。一般人提及昆体,很少人会将其与杨、刘等人的四六文联系起来。昆体四六文的研究将拓展昆体研究的范围,从而促进昆体的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入。本文以昆体四六文为研究对象,以昆体四六作家群体为考察框架,作综合研究。第一部分,首先进行四六文的义界分析和昆体四六文作家考辨,并把昆体放入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考察昆体四六文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统计昆体作家各类体裁作品的创作情况,分类把握昆体四六文各类文体的创作实际和风格特色;第三部分,考、论结合,将昆体作家分为杨刘开创派、晏殊承继派、“二宋”复归派,分期系统研究昆体四六文艺术上的利弊得失。第四部分,以作品和史料为基础,还原历史真实,考察昆体的因袭与蜕变,评介其是非功过。昆体四六文在宋初盛行三四十余年,有耸动天下之风采,“从而合之者众”,然身后之名,诗大于文、讥大于评。因此,有必要对昆体作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以期准确把握历史真实,还原历史原貌。目前,国内对宋四六的研究乃至整个骈文研究都相对薄弱,而昆体四六文的研究将为宋四六及骈文研究注入活力。从四六文的发展史来看,“骈俪盛于江左,沿于隋唐,逮于西昆”。昆体之四六,是四六文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乃“骈文之余波也”,其后的骈散之争可导源于此;是宋代文体三变(西昆一派,柳穆欧苏之古文,及程朱一派)中之首变,实乃宋文雅格体制之雏形,亦对四六文由唐体转向宋体体式有铺垫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