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本世纪,受人们关注的商品房价格一路快速上涨,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因此受到影响。国家针对这种现象,大力开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的是希望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使新入职员工以及以往的“夹心层”入住公共租赁住房,这是我国住房保障建设的良好体现。2014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公共租赁房与廉租房实现并轨运行,使得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范围扩大,覆盖群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公共租赁住房已成为满足相当大一部分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有力途径。但是,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并不顺利,公共租赁住房空置率较高,陷入政府一边大力建设,可群众并不“买单”的困境。公共租赁住房租金高,地理位置偏远,设施不完整,成为空置率高的三个主要原因。公共租赁住房租金高是首要原因。多方专家共同的观点是,如果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且让人们可以支付地起时,空置率就会下降。但是,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制定起来显得复杂,是一个涵盖公共租赁住房土地支出、周边市场价格水平、夹心层的经济水平、住房各项特征等在内的复杂问题。在公共租赁住房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多种定价方法,但都各有利弊。“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城市的非本市人口纳入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内。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夹心层”的生活情况,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公租房补贴的货币化,这让公租房租金的定价方法的科学准确的重要性又一步提高。首先,我们要有科学的定价方法,制定出“夹心层”经济实力支付得起的租金。不然,公共租赁住房将没人承租,“夹心层”的生活也将失去保障;其次,政府给予“夹心层”的补贴是基于租金制定后的基础上,如果租金本身是一个不合理的数值,那么财政补贴也难以做到科学量化,给政府财政补贴部门带来困扰。如果我们不能准确衡量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改善定价制度,那么保护民生的努力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价值。因此,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水平,不仅有利于公共租赁住房实现其预期功能,还有利于政府减轻财政负担。本论文对公共租赁住房现行的租金定价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的研究成果。后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出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方法,对国内公共租赁住房定价现状做出总结。最终,以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特征价格模型,收集项目相邻地段普通住房的租赁信息,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公共租赁住房的理论租赁价格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特征价格,然后结合当地政府的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政策综合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公共租赁住房更好地发挥其保障作用。本文的内容及论证思路是:(1)公共租赁住房是带有政策性的保障租赁住房,具备两种属性:保障性与市场性。本文介绍了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有关的理论,将公共产品理论、供需平衡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特征价格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2)由于不同时期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可能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城市所面对的情况也不同。本文对公租房发展过程中出现租金定价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找出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的租金定价现状,找出城市主流定价方法为市场法,探讨这些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的合理性;(3)本文在国内租金定价方法现状的基础上,思考改进租金定价方法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结合现状,找到目前定价方法的问题,试图通过建立特征价格模型来改进目前的问题。在建立租金模型时,为了方便研究,从房屋建筑因素、房屋区位因素、房屋邻里环境因素中选取出有代表性的9项因素作为特征变量,构建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特征价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4)文章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模型估算广州市人和镇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租金特征价格,在结果上和原来市场法制定出的租金做出比较。我国公租房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现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在理论的指引下,结合现实项目,探寻方法改进上的可行性,而且建立模型提出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