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山金矿,是一座位于甘肃文县一带的超大型的金矿床。该金矿在上世纪90年代,由武警黄金部队经过数十年艰苦工作后发现。经过近20年的勘查工作,目前探明黄金资源量接近400t,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结合本人工作性质,在系统整理前人阳山金矿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以野外工作中第一手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为主,认识到阳山金矿要进一步开发,认识清楚金矿的地质特征尤为重要。经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光、薄片鉴定等岩石矿物学、岩相学、矿相学等方法,重点解析阳山金矿地质特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阳山金矿其成因模式和类型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控矿因素较多——地层、构造、岩浆活动、蚀变情况均对成矿有一定的影响,但构造控矿作用比较突出。在三叠纪中晚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分裂,北部的古特提斯海洋盆关闭,勉略缝合带的形成。文县弧形缝合带的一系列弧断裂向南突出的断裂构成,主要包括松柏-梨坪断裂、安昌河-观音坝断裂、马家磨-魏家坝断裂和白马-临江断裂。其中,安昌河-观音坝断裂是区内泥盆系南、北相带的分界断裂,也是阳山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2.阳山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川、陕、甘“金三角”区域内,在扬子陆块以北、秦岭造山带以南、松藩-甘孜地块以东。区域上,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少,各个矿段内仅有部分中酸性侵入岩脉和小岩株出露规模较小,在观音坝和张家山还发育花岗斑岩小岩体,面积较小,约1~2km2。尽管部分花岗斑岩脉与金矿体空间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仅为受同一构造体系控制,并没有密切的成因联系。3.阳山超大型金矿是我国类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该金矿亦可能产于造山带内。阳山金矿地质特征复杂、地球化学特征独特,矿床规模大、金品位低以及矿石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特征多与卡林型金矿一致,而从流体性质特征来对比发现,金矿又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征,还有部分特征既能与造山型金矿相吻合,也能与卡林型金矿相匹配。总体上来说,该金矿具有造山型向卡林型过渡的这一性质。4.目前,武警黄金部队初步建立阳山矿带找矿模型;311号矿脉及其下盘的325(327)号矿脉进行的深部预测中,一共提出的9个靶位,其中311号脉5个,325(327)号脉4个;4个盲矿预测靶区,其中311号脉3个,325(327)1个。初步预测新增矿石量7282305吨,新增金属量31711Kg。新预测增加的资源量,则为扩大阳山金矿的规模储量描绘了蓝图,金矿找矿前景比较光明。在今后的勘探工作中,阳山金矿找矿方向可以向以下几个区段重点投入,一是泥山-汤卜沟区段,二是葛条湾-安坝矿段,三是高楼山-阳山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