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是我国濒危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具有耐践踏、抗高温干旱、耐贫瘠、抗病虫、抗盐碱等优点,是非常珍贵的草坪植物。本文通过对中华结缕草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等,研究了中华结缕草在盐胁迫下叶片的适应性结构,并着重研究了中华结缕草的泌盐结构-盐腺的发育过程以及泌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结缕草在盐胁迫下叶片发生以下变化。气孔器面积和气孔器的长宽比与NaCl浓度变化呈负相关。盐胁迫下,中华结缕草是通过角质层厚度的增加,导管直径的减小和导管数目的增加相互协调来渡过不良的环境的。但是叶肉细胞的低环数比例升高;泡状细胞失水,所占叶横切面整体面积的比例减小,泡状细胞的数目增加,但是最大泡状细胞的体积减小。维管柱的面积减小。盐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叶片枯萎,甚至植株死亡。因此整体说明中华结缕草的耐盐性并不是很强。中华结缕草盐腺的发育过程是盐腺原始细胞起源于叶原基和茎尖、幼叶的原表皮。有的原表皮细胞突出生长,原生质变浓,细胞核变大,形成盐腺原始细胞。后经过平周分裂(不均等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子细胞发育成帽细胞,细胞核大且明显,另一子细胞发育成为基细胞,最终形成盐腺。盐腺基细胞肩部和底部与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之间没有角质层隔开。角质层向外延伸越过帽状细胞,在角质层和帽细胞之间形成一空腔。泌盐时顶部先形成突起,随后突起伸长,形成顶端具小孔的具膜小管。小管中含有浓盐液,随后小管破裂在盐腺帽细胞处形成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