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语言现象,中外学者对其研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进行阐释,形成了多种关于隐喻的理论,并对隐喻的分类作了不同的划分,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隐喻的实质。尽管语用学理论层出不穷,但能够验证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证据并不充足。要评价对比不同语用学理论的科学性,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借用实验手段,去验证心理和生理现实性。而早期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缺少相关技术,只能凭直觉来阐释话语在假设情景中的意义而一些社会学取向的语用学家则采用真实交际时的现场录音或观察来论证理论,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都是从理论角度加以阐述,鲜有实证研究。本文从试验语用学的角度,主要针对大学一年刚入学学生,进行了对《围城》和《老人与海》等两篇小说中摘取了一些语言素材,试图对英汉隐喻句子的理解机制进行对比研究。试验语用学是一门新型语言学理论,试图从试验的角度,去研究、证实相关的语言学假设。本文主要借鉴该理论,设计在线问卷调查,试图从学生的英语程度、对所做测试材料的内容熟悉程度、以及学生对材料的反应时间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一下几个个方面:第一,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隐喻识别与隐喻理解过程是否有所差别;第二,是所测试材料的熟悉程度是否对隐喻的识别和理解有所影响;第三,反应时间对所测试学生有没有影响,是不是时间充分,学生的识别与理解就更准确。所测试的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和后续实验的结果表明,测试者对这些英语与汉语隐喻与非隐喻语言的识别与理解有着差异,这些的假设与命题有着不同的结果,主要的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测试者在英汉隐喻识别正确率差别不大;但在理解隐喻时,汉语隐喻的正确率就大大提高;识别和理解不完全一样;同时,实验还证明语境在隐喻理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交际人的语言水平和社会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隐喻的理解。测试者对所测试内容熟悉程度对其隐喻识别与隐喻理解有着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