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79-2012年逐月Hadley中心海表温度资料、ECMWF海洋再分析系统次表层温度与洋流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见Ni?o指数等,探讨了两类中太平洋El Ni?o (CP-Ⅰ El Ni?o与CP-Ⅱ El Ni?o)盛期基本特征。并采用CAM5模式对两类CP El Ni?o大气环流特征进行验证。最后分析太平洋气候差异对两类CP El Ni?o发生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CP El Ni?o存在两种均在冬季成熟的模态。CP-Ⅰ El Ni?o盛期增暖中心关于赤道对称且位于Ni?o4区;CP-Ⅱ El Ni?o盛期增暖关于赤道非对称,赤道中太平洋与热带东北太平洋同时增暖并形成带状结构。(2)两类CP El Ni?o次表层海温与耦合的大气环流特征存在差异。CP-Ⅰ El Ni?o冬季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表现为纬向偶极、经向对称的特征;日界线附近形成双圈异常Walker环流结构,低纬地区Hadley环流加强。CP-Ⅱ El Ni?o赤道地区显著正SOTA仅在中太平洋出现,经向上10°N附近还存在一个正异常中心;低层越赤道气流加强,低纬地区Hadley环流减弱。(3)敏感性试验进一步验证观测结果可信。大气环流对CP-Ⅰ El Ni?o表现为关于赤道对称热源Gill响应特征,赤道地区出现纬向双圈异常环流,经向环流与观测基本一致,但0-10°N响应较观测弱;大气环流对CP-Ⅱ El Ni?o表现为关于赤道单一型非对称热源的响应特征,异常辐合中心北移, Hadley环流变化与观测一致。试验结果还表明CP-Ⅱ El Ni?o事件西太平洋的降温对纬向环流下沉支与Hadley环流的变化均有重要影响。(4)太平洋气候背景变化与两类CP El Ni?o发生关系密切。1979-1996年气候特征与1997-2012年相比,热带地区大尺度环流场利于热带与副热带地区非对称增暖结构的发展,而海洋动力过程不利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增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