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都市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为了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Rees率先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随后Wackernagel等对其概念加以完善并建立了生态足迹模型。自生态足迹概念提出以来,迅速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认同,并成为衡量地区资源利用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高,意味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差。本文以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为区域研究框架,分析了中国大都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通过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分别核算了1997-2014年中国大都市的总足迹、人均生态足迹和足迹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中国大都市人均生态足迹的纵向变化及其横向对比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出中国大都市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了三点结论:(1)中国大都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三种变化趋势,总体上,北京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相比1997年减少了25.8%;上海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平稳波动趋势,2014年相比1997年仅增加了7.6%;天津和重庆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相比1997年分别增长了49.5%和71.8%。(2)在足迹构成中,中国大都市的化石燃料用地足迹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其他部分足迹所占比重之和呈现不断下降趋势。(3)人口成为影响中国大都市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因素。就生态足迹总量而言,上海和重庆的人口相比其他两市较多,导致生态足迹总量较高,而北京和天津人口较低,导致生态足迹总量则较低。为了控制生态足迹的增长,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中国大都市人口、能源、产业和环境政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生态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对域名恶意行为进行简述;然后从域名恶意行为生成机制、相似性、跳变性和互通性四个维度介绍现有的基于域名的恶意行为安全检测技术;之后从DNS流量检测系统和基于DNS
冶金厂的工艺生产过程中,金属材料生产为主体,我厂冶金炉工艺、材料配套的除尘环保设备是出渣除尘风机系统.为提高除尘系统设备除尘效果以及设备运行稳定,进行了除尘系统风机
生态有机肥具有养分多元化、肥效稳、无公害等特点,施后可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全面吸收利用,增强抗病抗逆能力.达到增产、提质、增效。为此,2008年云南瘩烟草科学研究所与
含砷金矿尾矿堆积通常会导致砷(Arsenic,As)污染物向周围环境释放,造成周围环境砷污染,这种污染现象已经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砷元素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印染行业是我国耗水大户,其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总量分别位居全国工业部门的第二位和第四位,是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印染废水因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而成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重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腰椎骨密度(T-score)与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解放军181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290例,年龄38~97岁,平均年龄(77.5±13.7)岁。对腰椎
基于长期与短期两个视角,采用2001~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协整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了主要货币因素: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对我国期铜价格的动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