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是人类在一种特定语境下的交际行为,而交际的目的是要传递意思,因此翻译活动应当以寻求意义的对等为目的。释意学派认为口译活动应当分为三个步骤:理解、(意义)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表达。如果译员束缚于原语的形式,只是在双语间进行语言学层面的线性转换,那么译文的质量和沟通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在词汇、语法、文化等层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再加上汉语发言人灵活的表达习惯,译员在汉英同传中必然要进行频繁的脱语言外壳处理。国内外学者围绕释意理论中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假说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大都把关注点放在了交传或印欧语系语言间同传上,对于汉英同传中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现象的研究则较少,关注学生译员脱语言外壳表现的研究更是有限。学生译员是未来的职业译员储备,发现其口译素养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纠正和指导,是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释意理论框架下,探究了在汉英同传中,学生译员相较专业译员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现方面的不足之处及原因所在。笔者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6名同传专业研二的学生译员,以及3位经验丰富的专业译员作为受试者,以马云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做的主旨发言为材料进行了同传实验。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及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汉英同传中,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程度和同传质量正相关;与专业译员相比,学生译员的主动脱语言外壳意识仍较薄弱,且脱语言外壳的次数和质量都有待提高;EVS较短、百科知识储备不足、语言功底欠缺、精力分配不协调等是影响学生译员进行脱语言外壳的原因所在。因此,笔者建议口译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克服短板,注重提高学生译员的脱语言外壳水平,以使其能早日成长为合格的专业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