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是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新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以复兴儒学为宗旨,批判全盘西化的反传统主义道路,试图通过“援西学入儒”来发扬传统儒学的现代精神价值,他所运用的中西会通的研究路向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新儒学运动。他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过程中提出了“直觉”概念,把直觉与理智的对立视为中西文化的根本对立,并提出用中国文化的直觉思想来救治西方的精神危机。梁漱溟借西方哲学的“直觉”概念来诠释儒家的“仁”,开启了现代新儒家融通中西哲学的新路向。无独有偶,直觉(直观)概念或明或暗地也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认为,我们人类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具有感性直觉和先天直觉的能力,但无法拥有理智直觉,理智直觉是一种只有上帝才拥有的神奇力量。但本文试图指出,康德的伦理学中,道德直觉构成一个潜在地加以默认和运用的前提条件,不可或缺。本文试图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梁漱溟与康德的直觉观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新儒家与康德哲学在伦理学上的贯通之处。 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简要探讨梁漱溟直觉观的理论渊源,进而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阐述直觉的基本内涵,表明梁漱溟的直觉学说乃是要扬弃西方哲学的知性思维,扬弃知识论的主客二分和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回归作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和精神家园的形上境界。其次对康德伦理学的前提条件作一根本的追溯,试图阐明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背后隐藏着“直觉”这种非理性主义的、略带神秘色彩的基本原理。在康德那里,人如果没有对“善”或“良心”的一种先天的直觉或领会,断然开显不出其道德哲学的一系列核心原则,例如道德法则、绝对命令、自律等。最后则对梁漱溟与康德直觉观的异同点作出比较,指出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构成了各自伦理学的必要前提,并且成为对抗理智、或者说补充理智的基本途径;两者的不同点则在于直觉与理智,直觉与本体论,直觉与哲学体系的关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