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视角下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代以来,受益于经济增长、医疗条件改善、出生率降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世界各国纷纷掀起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所展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不容小觑。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年金长期以来投资工具单一、整体收益率偏低、保值增值压力大。即便是在2015年实现了9.88%的投资收益,也低于同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15.19%。因此创新投资体制、拓展投资渠道、做好风险把控是企业年金未来发展的战略要点。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政策红利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政府引导基金累计297只,资产规模15089.96亿;私募股权基金累计7218只,基金规模27985亿。股权市场的快速发展,股权投资业务的高额回报,极大地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自券商2007年试水股权投资后,保险业、银行业已先后获得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资格。随着制度建设加快、法律法规健全、金融市场逐步完善,私募股权行业必将成为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企业年金作为长期、价值机构投资者也应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对企业年金而言,首先能够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其次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存在相对完善的风控体系,适度参投并不会提高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反而能增强其获利能力,符合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最后还能够发挥自身活力,在经济疲软期布局产业,推动行业技术革新,间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结构,推动实体经济新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健康发展;而对私募股权基金来说,首先拓展了资金来源,填补了商业银行贷款、IPO融资受限所带来的空白,提高了资本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次能够强化行业监管,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行业有序发展;最后还能够倒逼金融市场加快改革创新,构建可持续性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实现双方“共赢”。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私募股权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随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我国企业年金整体运营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再次,以加州退休公务员基金、教师基金、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例论证养老基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的高收益性,总结参投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提供思路。最后,对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出参投方案,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给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由六个章节构成,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首先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阐述研究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的意义。其次,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最后,则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第二章,对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状况进行分析。首先,简要阐述了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史。其次,从宏观、市场集中度和投资收益等方面对企业年金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年金已取得的成效和不足,提出展望。  第三章,以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加州教师退休基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例,论证养老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的高收益性,并总结养老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的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提供研究思路。  第四章,对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参投的基础条件已基本成立,然后对参投方案进行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参投比例(10%以下)、参投形式(有限合伙制)、收益分配(逐笔分配模式)、绩效评估指标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  第五章,对企业年金在参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监管不力、税优落实不到位以及退出途径受限等方面,通过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加州教师退休基金、澳大利亚超级年金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研究案例,着重分析其资产配置与投资效益,总结其经验教训,主要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参与此项投资的借鉴案例,为企业年金参投提供研究思路。  第二,本文重视企业年金参投私募股权基金的方案设计,提出参投的初步方案,主要包括参投比例(10%以下)、参投形式(有限合伙制)、收益分配(逐笔分配模式)、绩效评估指标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并对参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予以分析,给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很多老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对话教学,在还没有搞清楚对话教学是什么的时候,“对话”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课堂,于是,课堂热闹了,至于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什么就是属于可以被忽略的了。可以说,这种浮泛的没有价值的“对话”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走向随意和混乱,也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  那么
期刊
前言  新课程语文教学倡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他们写出思想健康、富有个性、勇于创新的文章。写作教学需要以教材文本为学习模仿载体,以其中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作为学习感悟载体,倡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捕捉对人生生活等方面的独特感受。同时,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拟题,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在初中语文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回归,对教师而言,亦是一种导向。然而,遗憾的是,这个要求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要突破当前课堂朗读的窘境,实现有效朗读的意义,就需要从大处和小处、从思想到手段上进行“综合治理”。  一、明确朗读对象和目标 
期刊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当前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时间、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与知识激增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无疑就是借用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将大大促进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使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从而增加教学的容量和提升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大环境下,我们
期刊
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做什么事都会表现出一种倾向和情绪,当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表现出强烈倾向和喜好的情趣,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智慧的触发器,才能的生发点,求知的前动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也要遵循兴趣性的原理,处理好兴趣与写作的关系,让学生在兴趣中作文。  这里的所谓“写作前”主要是与正式的课堂作文以及考试作文相区别,主要是指平时的生活积累、书籍阅读,还有随心所欲的练
期刊
前言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教育,教师在文本钻研中侧重语言基础,忽视文学鉴赏的更高层次探究,这致使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侧重课文的分析,想尽量将文章的内容透彻地传授给学生。于是,教师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导致“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授课与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上学生的课程较多,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意境,这可以由讨论、朗读或反思等方面进行切入。  一、
“作文难”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在十几年中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
期刊